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856章 第一波经济热潮

第856章 第一波经济热潮(2/2)

目录

周正东客气地挽留了几句,见她一定要走,也没有多说,只是掏出一个红包给她,算是压岁钱。

在陈凡的劝说下,她红着脸收下,道过谢之后,便挥手道别。

陈凡和她一出门,开车送她回家。

车子刚开出院子,姜甜甜回头看了一眼,就一把抓着他的胳膊,却不说话,只是红着眼眶、嘟着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陈凡一看,赶紧抓住她的手,同时将车速放缓,笑着说道,“怎么还哭了呢,这不是没事了吗。”

他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手握着小手,咧着嘴笑道,“说起来我还赚了呢,要不是在医院躺了那么几天,你还不会这么主动吧。”

听到这话,即便是姜甜甜的好脾气,也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随后又半个身子侧过来,双手抱着他的胳膊,小声说道,“总之,以后可不要这么做了,能人那么多,干嘛非要你上。”

陈凡握了握她的手,笑道,“好啦好啦,我保证,以后肯定不逞英雄,好不好。”

姜甜甜这才抹了抹脸,对着他说道,“这可是你说的。”

陈凡认真点头,“嗯,我说的,说话算话。”

虽说从明年开始,又会燃起战火,不过后面的陈凡肯定不会再参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与去年的大规模行动不同,后来的战事基本上都控制在小范围以内,这是难得的练兵机会,固然会有不少牺牲,却也极大提升了我军战力,他可不会乱来。

这次路程比较短,陈凡没敢动手动脚,规规矩矩将她送到家,便开车返回。

回到家里,大家都还没有休息。

周亚丽也不抱弟弟了,怀里搂着两只小猴子,对着陈凡问道,“老弟,我们是明天出发,还是后天再走呢?”

陈凡不假思索地说道,“哪有初一出门的?当然是后天再走。祭祖的时间定的是正月初五,时间肯定来得及。”

这年头还守着老一套的规矩,除了被安排值班的人,极少会有人在正月初一出远门,甚至连走亲戚都不去。只有后世的牛马,才会无视一切节假日和传统习俗,无论除夕初一都风雨无阻。

听到陈凡说后天才走,周亚丽和姜丽丽两人忽然举手击掌,“好耶,可以看电视了。”

陈凡顿时愕然,“看电视?看什么电视?”

这年头还有什么很特别的电视节目吗?而且连周亚丽都吸引住?

没等周亚丽说话,赵婉茹便说道,“好歹你还是个电影人,怎么一点都没关注呢?你们结婚第二天,丽丽还守在电视机前看了重播呢。”

陈凡看看不好意思笑着的姜丽丽,再看看其他人,满脸的莫名其妙,“所以,到底是什么节目?”

反正他是不怎么看电视,听收音机和看报纸的时间都比看电视多,每天晚上姜丽丽她们看电视的时候,他也是躲在自己房间里码字,自律得让老鹰都汗颜。

所以,这年头到底有什么爆款节目?

周亚丽立刻揭开谜底,“是国内从美国进口的一部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从1月5日开始播出,每周六晚上8点半播出一集,我们已经追了一个多月啦。”

姜丽丽在一旁连连点头,“嗯嗯,真的很好看。明天就是周六,可以看最新一集。”

听见是从美国进口的电视剧,旁边的周正东瞬间没了兴趣,点燃一支烟继续看报。

他现在对内地的形势非常关注,毕竟关系到数亿美元的生意,就怕起什么波澜,所以看报比陈凡还积极。

赵婉茹则是早就知道,此时自然没有什么反应。

而陈凡听到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瞬间恍然大悟,原来是这部戏。

麦克·哈里斯,那可是风靡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角色,直接引爆了内地的第一波时尚潮流。

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部电视机的热播,间接催生出了80年代初第一个十亿级的市场,极大地激发了国内的民间经济热潮!

首先是时尚,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以后,以前还只是极少数“时髦青年”专属的蛤蟆镜、喇叭裤,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城市年轻人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有了需求,自然就会出现市场。

内地没有,那就从外面找。

一只劣质的塑料蛤蟆镜,在香港只需要一块钱左右,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是1人民币可以兑换3元港币,但现实汇率是倒挂2比1,也就是两块钱人民币,才能换到一港币,所以蛤蟆镜的本岛价格可以等同于两元人民币。

就这样一只蛤蟆镜,运到南海珠江口的某个小岛上,价格就可以翻倍,卖到四块钱。

到了番禺县刚刚火起来、还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的易发商业街,批发价是六到八块钱。

大量的北方初代倒爷在这里徘徊,采购几十只、甚至只有十几只眼镜,偷偷摸摸地藏在身上带回北方,在京城,可以卖到30到50一只,在沈阳可以卖50到80,在哈尔滨就是80到100。

同时还有广州新塘小作坊里出产的牛仔裤,或者和眼镜一样的港货,进货价都只在3、5块钱左右,到了京城就能卖80、100,在东北那就是两百块一条。

但是货量不能大,若是大批量的进、出货,被人举报,那又是一查一个准,就算你申请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也不行。

什么叫个体户?你做的生意小,才叫个体户,要是你能囤一个房间的货,那还叫个体户吗?

当前的策略就是,可以允许贩卖小批量的小商品,……这两个元素缺一不可,首先必须是小批量,其次必须是不影响大局的小商品。

但不许冲量破坏市场,也不许贩卖电视机这样的大件。

所以尽管有很大的风险,但超高的利润还是吸引无数人投身其中,由此开启了民营经济浪潮。

陈凡摸摸下巴,心里想着却是另外一件事,深圳那个还没有完全开动起来的运输车队,好像是拿到了许可,可以通行全国的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