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徐川:我还需要一笔经费~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徐川:我还需要一笔经费~(1/2)

目录

在徐川将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的数学部分上传到Arxiv预印本网站上后,许多此刻还没睡的物理学家可能都得在辗转反侧中失眠了。

甚至不止是学术界的专家教授们,就连不少政府机构的高官都在下班后收到了助理或手下打过来的电话,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或从床上爬了起来。

无他。

这可是关系到超光速航行技术的核心部分,人类文明展望太空快速发展的最大捷径!

尤其是这还是那位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徐教授研究出来的成果,没有人会不重视,也没有人敢不重视。

可控核聚变、碳基芯片、超导材料、锂电池、航天领域.....任何轻视他存在的国家都已经被碾压在时代的车轮

就连米国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炮灰。

尽管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超光速航行技术不可能那么快就突破,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实现。

但万一呢?

万一在那位徐教授的带领下做到了呢?

几年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还被称作‘永远的五十年’才能实现的技术。然而现在,那庞大的反应堆已经在太平洋西海岸那片土地上到处开花了。

甚至前段时间还有消息流传出来,华国准备启动‘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工程’。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全世界排名第二大的沙漠,也是华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高达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华国......准备对其进行改造了!

虽然说仅仅是流传出来的消息,但按照华国的特性,这恐怕并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是在学术界内部,这更不是什么毫无根据的说法。

因为华国在召集水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农业生物等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前段时间还从普朗克生态研究所挖走了两名生态环境领域的顶尖教授。

这些细小的行动都证明了华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行动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当然,这些事情和超光速航行技术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毫无疑问的是,华国就算有想法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那也是建立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基础上的。

聚变电站提供廉价、零碳电力,支撑高能耗工程,如海水淡化、电解制氢、环境调控等等才是核心基础。

电力成本趋近于零,才使得大规模基础设施成为可能。

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源于那位徐川教授!

.....

另一边,金陵。

紫金山脚下的别墅群中,徐川打了个电话给郑海,让他帮忙订一张去星城的高铁票,刚挂断电话,别墅大门的门铃就被人敲响了。

“小灵,谁来了?”

书房中,徐川随口问了一句。

AI助手小灵专用的投影幕布上,别墅门口站着的人影通过监控调放到了幕布上,汇报声也随之响起。

“是科学技术蔀那边的龙腾蔀长。”

对于小灵来说,通过监控判断敲门的是谁再简单不过了,人脸识别系统早就已经非常的成熟了。

听到这个名字,徐川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这位龙蔀长来做什么?

“请他进来吧。”

虽然不是很清楚这个时候这位龙蔀长跑来做什么,不过现在他已经‘出关’了,总不可能将人晾在那里。

“徐院士,好久不见。”

客厅中,戴着黑框眼镜的龙腾副蔀长满脸笑容的率先打了个招呼。

“龙蔀长。”徐川笑着招呼了一声:“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来打秋风了?”

龙腾笑着开口道:“还不是你研究的那个有关超光速航行技术的理论,震撼人心啊!”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满脸笑容的看向徐川,开口询问道:“正好我这两天在苏南这边出差,在听说你已经搞定了那个数学部分后,上面便安排我过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听到这话,徐川恍然明白了过来。

虽然说是出差,但搞不好这位是专门过来跑一趟的。而且大概是一直在盯着他的情况,之前他在研究的时候没出现,等他将数学部分公开上传到Arixv上后立刻就跑过来了。

不过超光速航行技术的重要性的确值得对方专门跑一趟。

尤其是当初《探索》期刊对外预告《虚空场论》的时候,还带上了当下最有可能实现的超光速航行技术这一标题。

更关键的是这篇论文是他的研究成果,自然直接就进入了上面的视线中。

见徐川已然明白,这位科学技术蔀的龙蔀长深吸了口气,询问道:“徐院士,有关于利用恒星实现恒星系内超光速航行的技术,有希望能够实现吗?您觉得需要多少年的时间?二十年内能够做到吗?”

看着对面端坐在沙发上一脸认真的龙腾,徐川也有点头疼。

虽然说他早就知道虚空场论和超光速航行技术的理论公开出去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但高层将这项技术看做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这种事情未免也太离谱了一点。

这位龙蔀长找过来之前,都没找其他的院士专家做过咨询吗?

看着沙发对面充满着希冀表情的龙腾,徐川摇了摇头,道:“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目前人类文明最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的超光速航行技术。”

“但也仅仅是可能和相对较短时间而已。”

“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尽管具备这样的潜力,但它现在还仅仅只是一份理论而已。相信你也清楚,要想将理论转变成应用技术,尤其是前沿的物理理论,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

“就像是原子弹,从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到奥托·哈恩的铀裂变论文也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再到米国‘曼哈顿工程’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更是用了四十年的时间。”

“而这还仅仅是质能方程与和核裂变这种对原子能简单的利用技术,如果是放到超光速航行这种涉及到高维空间与复杂能量流推动的的难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做到,我也没法给出答案。”

不得不说,从这位龙蔀长的表现来看,上面对这项技术的看法实在有点太乐观了。

如果他说能做到,搞不好明天就能给他抽调几百几千亿的资金成立一个全新的研究单位对超光速航行技术展开研究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