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7章 医盲(2/2)
“我是这么认为的,所谓文盲应该是无法为自己建立当下的时代坐标,对某个时代无识、无感、无意、无责。简而言之,我是谁?我在哪儿?我的时代坐标是怎么样的,相对固定的?游离的?我对这个时代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如此之类的,如何做不到这一点,可以称其为文盲,当然,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他不识字肯定是行不通的,聊得好好的,咋还聊到这儿呢?没别的,有文盲就有医盲,咱们要讨论的重点在医盲。”边沐笑着解释道。
听到这儿,“刀条脸”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沉静起来,他知道,边馆主今天所谈的东西自己可能受益匪浅呢!
“所谓医盲,指的是正规职业医师当中有那不自知不自识的同行,比如骨科医生,他们也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绝对算得上科班出身,最基本的职业技术还是有的,平时只要够谨慎,可能一直到退休也不会惹出什么医疗事故之类的麻烦事,但是,有那骨科医生一辈子也没搞明白自己手上那点医术在某个医院、某个地区,甚至放眼国内,自己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什么样的骨科病情自己独立拿得下来,什么情况下必须请个帮手,在自己之上的骨科同行大体是个什么样的医术水平,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终其一生能否达到……诸如此类问题在他们脑子里几乎都不过一下,其中有那骨科大夫一直混到退休都无法确立自己的职业坐标,茫茫同行当中,自己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哪些病情自己能接,完全拿得下来,哪些就得请人了,请谁?!哪些病情自己压根儿处置不了,劝患者换个号?还是重新换一家医院?哪一级医院?找谁?!他们心里一直没啥底数,这号同行虽说并不是很多,确实一直存在,私底下我经常称其为医盲,有点不幸,桥哥他们家那位亲戚有点点儿背,关键时候落在某几个医盲手上了……”讲到这儿,边沐感觉嗓子有点干,住口不往下聊了,起身上吧台那边又盛了碗稀粥。
“听你这么一说,各行各业都存在类似现象吧?”“刀条脸”笑着说道。
“那我不能顺嘴跑火车,起码,骨科这一行我是越看越清晰了,就以桥哥家那位亲戚为例,明明是股骨应力联动症,真正的伤情源头在股骨末端,将来膝盖是否保得住,治疗核心在股骨骨伤,不在膝盖,不过……若想得到类似结论,骨科大夫得精通骨骼运动学、骨质应力统计学,如果没有相关科研院所背后提供技术支撑,他(她)还得懂点数字化建模技术,最起码,自己得懂应力方程,真正懂的那种,应力函数还得谈得上精通,否则,应力试验模型如何搭建?!所以……综上,老外有时候也挺医盲的,桥哥也没认真琢磨,直接就认定是膝盖问题,由此,到底应该做手术还是选择保守治疗打这儿就有分歧了。”一边解释,边沐打身上摸出一支黑色中性笔,就着两张餐巾纸画了两幅示意图。
“我的天!这么复杂啊?!”
“那可不!你还有印象吧!桥哥可是正经八百参与过‘数医’工程研发的,真要论起来,他也是‘数医’工程创始人之一呢,就算他对中医医学没什么兴趣,成天混在电脑跟前,骨应力方面的事他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那问题来了,他都看眼了,这事有多复杂不难想象吧!”
“哎呦!也就是你这种神仙脑袋才转得过来,换我,早炸窝喽!真的,听你这么一说,医盲人数绝对不在少数,这样的技术门槛定得也太高了!”“刀条脸”颇为感慨地附和了几句。
“所以说嘛!建议对方直接上海外做手术,那边技术、设备应该更先进一些,手术做得也极为精细,无形之中也就把应力支撑问题化解一部分了,至于将来会不会旧病复发,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怪不得……那要是执意选择保守治疗呢?”“刀条脸”好奇地问道。
“打这个月算起吧,大约一年之后,患者膝盖也就废了,只能做关节置换手术了,另外,股骨应力环境完全崩溃,大大小小手术加在一起,估计至少得做五次手术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术后正常行走。”
“哎呦!那还真够惨的!那……桥哥本人为啥就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听到这儿,边沐笑而不语,端起碗继续喝了几口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