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第808梦-当担保人的代价(1/2)
各位看官,做什么事,都千万不要当担保人,为什么?且看我慢慢道来:
陈建军第一次见到那笔三百万的借据时,刚满二十二岁。
他穿着父亲陈建国给买的新西装,领口还别着单位发的工作证——那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事业单位,在2011年的小城里,足以让街坊邻居羡慕。
“小军,帮爸签个字。”陈建国的声音带着自信,指节在借据上敲得笃笃响,“王总跟爸是过命的交情,这担保就是走个形式,人家资产过亿,还能差这三百万?”
旁边的王总笑得满脸红光,把钢笔塞到他手里:“小陈年轻有为啊,签了这字,叔跟你爸的生意更稳了,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陈建军看着父亲眼里的期待,又瞥了眼借据上“连带责任担保”几个字。
他隐约记得法律课上老师说过担保的风险,但话到嘴边,被父亲拍了拍肩膀:“怕啥?有爸在呢。”
笔尖划过纸面时,他没看到王总眼底一闪而过的算计,更没料到这张纸会在十三年后,变成悬在他头顶的绞索。
2024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陈建军刚把发高烧的儿子哄睡,手机就在床头柜上疯狂震动。
屏幕上跳动的陌生号码带着归属地的区号,他接起电话,那边传来粗粝的男声:“是陈建军吧?你爸十多年前担保的三百万,连本带利该还了。”
他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什么三百万?我爸三年前就中风了,说话都不利索。”
“中风?”对方冷笑,“那我们不管,你也签了字,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明天中午之前,凑不齐钱就去你单位聊聊。”
电话挂断的忙音像冰锥扎进耳朵!陈建军坐在床边,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他这才想起那张被遗忘在记忆角落的借据,想起早已破产跑路的王总,想起父亲中风后家里拮据的日子。
第二天他没去上班,抱着侥幸心理打了那个号码,想解释父亲的状况,却只听到:“别废话,下午五点,单位门口见。”
下午四点半,陈建军提前下班,刚走出单位大门,就被三个壮汉堵住。
其中一个举着手机怼到他脸上,屏幕里是他签字的借据照片。“跟我们走一趟?”
他吓得后退半步,周围同事的目光像针一样扎过来。“有话好好说,我真没钱。”
“没钱?”壮汉推了他一把,“那就让你领导评评理,事业单位的干部,欠钱不还?”
拉扯间,单位保安赶了过来,对方才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撂下话:“明天还来。”
那天晚上,妻子摸着孕肚,眼圈红红的:“要不……咱们先跟亲戚借借?”
他蹲在地上,双手插进头发里:“借?亲戚朋友这几年帮衬我爸治病,早就借遍了。再说,连本带利快一千万了,谁能借得出?”
妻子的眼泪掉了下来:“那怎么办?你的工作……”
他没说话,只觉得喉咙发紧。
这份工作是他支撑这个家的全部底气,每个月的工资要还房贷、给父亲买药、养儿子,现在妻子怀了二胎,预产期就在开春,哪一样都离不了钱。
可他没料到,对方的手段比他想象的更狠!
第三天,那几个人直接闯进了他的办公室。
当时他正在开会,壮汉一脚踹开会议室门,扯着嗓子喊:“陈建军欠钱不还!大家快来看啊!”
文件散落一地,同事们惊慌失措。
领导脸色铁青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小陈,你怎么回事?影响太恶劣了,先停职反省吧。”
走出领导办公室时,陈建军觉得天旋地转,他想解释,却发现语言那么苍白。
那些人要的不是解释,是钱;单位要的不是理由,是声誉。
停职的日子里,催收的电话和短信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找到他家里,在门上泼红漆,半夜砸窗户,甚至去儿子幼儿园门口转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