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确定性打法(1/2)
打到最后,科尔还是没有弄明白,如何在现实中做到百分百开球进球,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凌志抬手一杆,就能轻松将红球开进球袋。
因为他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
凌志请他去员工食堂吃了顿饭,饭后科尔也没有着急回学院,而是嚷嚷着要凌志解释清楚,到底怎样才能稳定做到开球进球。
“科尔先生,我上午讲了这么多,你究竟有没有听进去?”
回到公司健身房以后,凌志开始继续给科尔上课,
“比赛的本质是概率,炸清打法也不例外。”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稳定的开球进球的办法,有的,只是提高自己比赛胜率的办法!”
科尔眉头一皱:“这些都是废话,你给我讲点实际的!”
“我问你,上午的最后一杆球,你为什么确定,朝着库边击打白球,就一定能把红球开进球袋?”
凌志不置可否:“我事先声明,我可没说过‘确定’二字!想知道上午那杆球我是怎么做到的,你帮我摆球,我再给你打几杆。”
闻言,科尔也没有端着架子,开始帮凌志摆球。
他确实已经被勾起了好奇心,虽说凌志的一大套理论说得很玄乎,但他手上的操作那是实打实的。
只要能把这套操作学到手,帮他摆个球那都是小意思。
随后,凌志照着上午的线路重新开了五杆球,令科尔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次,只有两杆是实现了开球进球的。
望着科尔略显迷茫的眼神,凌志笑着解释道:“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对吧?我又不是神,不可能杆杆开进红球。”
科尔摇了摇头:“不是这个,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上午最后那杆球,你开球进球以后,白球竟然是有进攻粉球的线路的。”
“下午打进的这两杆也有粉球的下球,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没打进的那三杆球,如果换我上手连接红球的话,竟然都不太好上手!”
“你是算准了这个结果了吗?”
科尔记得很清楚,凌志没能开进的三杆球中,全部都给对手留下了连接红球的机会。
这很正常,把红球堆炸散,又想不给对手留进攻机会,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而,虽然有进攻机会,但是那三杆开完球之后的局面,无一例外,全都不能对白球下低杆!
白球要么离目标红球很近,容易连击,要么被其他红球影响,没办法使用舒服的杆法来上手。
强行进攻容易失误,而不进攻转防守,又觉得太过于可惜。
科尔知道,尽管这种局面会让选手们进退两难,但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选择防守,不可能浪费如此大好局面。
赛场之上,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无情机器,特别是职业选手,绝对不会浪费掉任何一次大好机会。
在红球堆散开的情况下,任何职业选手都清楚,如果自己退缩了,那么对手绝对会找机会迎难而上。
所以即便局面不好打,大部分选手还是会选择冒险进攻。
这样分析过来,冒险进攻之后的局面大概率不会太理想,因为目标红球进球有难度,即便打进,也很难叫到下一颗彩球。
假如选择不冒险进攻,那对开球方来说顶多防守方面会被动一些,但在分数上暂时不会有任何损失。
所以开球方冒着极大的风险将红球堆炸散,进球,那这就是我的优势局,不进,大概率还能落得一个不算太坏的局面。
这绝对是开球方赚大了!
这小子,从开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算到了这样的局面了么?
凌志笑了笑,重新坐了下来:
“算是预料到了一部分吧,毕竟这里的球桌我也不是经常来打,只是凭借经验选择了对应的杆法和出杆方向而已。”
为了能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凌志顺势跟科尔聊到了前不久跟云枫他们提到的球熵定律。
球熵定律已经在中式台球领域应用多年,旨在将不确定性发挥到极致,确保台面上的球尽可能多地撞击库边,这样可以提高开球进球的概率。
理论上,斯诺克球台上也可以运用球熵定律实现开球进球,但是,大部分选手的发力范围有限,绝大多数人都没办法保证自己在使用超出自己发力范围的大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出杆稳定性。
于是,凌志想了想,由球熵定律发散思维,进而总结出了一套新打法,其名为——
不确定性打法!
将不确定性叠加到极致,让选手掌握台面上所有的不确定性,那就是最大的确定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