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神临凡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应龙济癫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应龙济癫(1/2)

目录

灵隐寺外,人声鼎沸的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膜隔开。在寺庙结界边缘的阴影处,一个毫不起眼的灰衣人影,原本正如同普通修士般仰望着寺内华严殿的方向。就在济癫的身影连同那把破蒲扇彻底消散于虚空的刹那,这灰衣人影仿佛感知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终结,极其自然地、不着痕迹地向后退了一小步。

这一步踏出,他整个人如同融入水中的墨点,身影瞬间变得模糊、透明,继而彻底消失在原地,没有引起任何空间波动,甚至连一丝微风都未曾扰动。仿佛他从未在那里驻足过。

九天之上,罡风凛冽。

云海翻腾如怒涛,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抚平,形成一片诡异的宁静空域。那道刚刚从灵隐寺消失的破烂身影——济癫,或者说,降龙罗汉——正以一种看似随意实则缩地成寸的神通在云层间漫步。忽然,他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脏兮兮的僧鞋虚踏在流云之上。

他缓缓转过身,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眸,穿透了层层云雾与空间的距离,精准地“看”向了身后某个空无一物的方位。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收敛了几分,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直接在虚空中震荡开来:

“哦弥陀佛。施主,跟了贫僧一路,不知所为何事?”

随着他的话音,那片原本空无一物的空间,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般荡漾起层层涟漪。一个身影由虚化实,缓缓显现。

那是一个面容极其苍老的男人,须发皆白,皱纹深深刻满了古铜色的脸庞,仿佛承载了万载岁月的风霜。他穿着一身朴素的麻布长袍,乍一看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农。然而,他那双眼睛,却如同蕴藏着雷霆与星海的深渊,开阖之间,流露出一种睥睨洪荒、俯瞰众生的威严,与他衰老的外表格格不入。

更令人心悸的是,当济癫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那苍老男人的身影在感知中开始发生奇异的“重影”和扭曲。画面仿佛被无形的手拉远、拉伸、变形——他佝偻的身影在济癫的感知视野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最终竟隐隐幻化出一头盘踞于九天、身躯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巨龙虚影!那巨龙鳞甲峥嵘,每一片都仿佛由凝固的星辰熔铸而成,背生遮天蔽日的巨大双翼,轻轻一扇便能搅动万里风云!一股源自血脉源头的、古老苍茫的龙威,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让周围的云气都为之凝固。

苍老男人(或者说,应龙)平静地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如同大地深处的闷雷:

“和尚,你的气息……很特别。既非道门清玄,也非天庭敕封的香火神道。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什么时候又诞生了新的神明?吾沉眠太久,竟不记得有你这一号存在。”

道济和尚(济癫)面对这扑面而来的、足以令真仙颤栗的龙威,依旧是一副惫懒模样,只是脏手在破僧袍上随意地抓了抓痒。他抬起眼皮,看向眼前这不断在“垂暮老人”与“上古龙神”形态间微妙变幻的存在,咧嘴一笑,露出不太整齐的牙齿:

“前辈好眼力。贫僧道济,不过是西方教下一个小小行脚僧罢了。佛门,乃是大劫之后,于西方兴起,渐入东土的教派。前辈沉睡之时,此教尚未显化于此方天地,您不知晓,实属平常。”

应龙的龙瞳(在幻影中清晰可见)微微收缩,如同两轮冰冷的太阳。他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和对旧时代的追忆:

“道门三清祖师何在?昆仑山上,统御诸天、敕封万神的天庭,又去了何处?为何如今此界,道法凋零至此,神道不彰?”

道济脸上的嬉笑收敛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微光。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仿佛承载着无数破碎世界的重量:

“大劫……席卷诸天,无人可免。劫后,道门三清祖师,为存续道统,也为了修复破碎的寰宇,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太清祖师(道德天尊)心怀悲悯,将自身无上道果分化,化作亿万缕灵光,投入那大劫之后残存的、如同恒河沙数般的万千小世界之中,播撒道种,以期有朝一日道火重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人教(道德天尊化身所传)根基深厚,得天道眷顾,与新兴的佛教,在大劫后的废墟上逐渐兴盛,成为此界主流。至于玉清元始天尊一脉与天庭……彼时元气大伤,为休养生息,也为避免再起纷争,便一同退出了人间纷扰,隐于更深邃的时空之中,非大机缘、大劫数不可见其踪。”

“隐退……”应龙巨大的龙首虚影微微晃动,发出一声沉闷如万古寒冰碎裂般的低吼,带着难以置信的嘲弄,“那些眼高于顶、视天地为棋局的老东西们……竟然会做到这一步?”

他巨大的龙目死死盯着道济,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时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