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出圈(1/2)
赵克东放下关于汇丰数据的文件,目光投向窗外,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港岛购物节展现的经济奇迹固然震撼,但邵维鼎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经济范畴,正悄然渗透进文化认同的深层土壤。
“老吕,”赵克东忽然开口,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我记得去年港岛购物节期间,是不是有一部纪录片……叫什么来着?《话说长江》?对!就是《话说长江》!这部片子,当时在港岛反响很大,听说后来在日本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吕培森被赵克东突然的转折问得一愣,随即也回想起来,点头道:“没错!《话说长江》拍得确实好,气势磅礴,又饱含深情,把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壮美和历史底蕴都展现出来了。”
“我记得港岛那边播出后,听说很多老华侨看得热泪盈眶,勾起了思乡之情。日本那边也买去了版权,评价很高。”
他顿了顿,也来了兴趣:“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后来无线电视台(TVB)那边主动找上门来,和央视谈合作,说要拍一个系列纪录片,深入挖掘咱们中国的文化血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这事儿当时还挺轰动的,是光电那边牵头协调的吧?现在……也不知道拍得怎么样了?”
赵克东点点头:“是啊,文化认同,民心所向,这是更深层次的力量。邵维鼎在港岛搞购物节,拉动经济是显性的。”
“但像《话说长江》这样的纪录片,润物细无声,却能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是隐性的、更长远的布局。”
他看向吕培森,“要不,咱们打个电话问问光电局的老吴?这事儿归他们管,他应该清楚进度。”
“行!问问!”吕培森也赞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办公室。
吴冷曦放下手中的一份关于港岛购物节经济数据的简报,内心同样激荡不已。
作为主管全国广播电视和电影工作的负责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内地与港岛在影视制作理念、技术、市场运作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代差”。
因此,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地的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
《少林寺》的巨大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部合拍片不仅在内地万人空巷,更在海外掀起“功夫热”,成为文化输出的标杆!
正是看到了这种潜力,他才极力促成了《少林小子》的快速上马。
至于无线台与央视合作的这部大型纪录片项目,更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办公桌上的红色专线电话响起。吴冷曦一看号码,立刻接起:“赵部长!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赵克东的声音:“老吴啊,没打扰你吧?跟你打听个事。去年无线台和央视合作拍的那个纪录片,叫什么来着?就是挖掘中国文化血脉那个,现在进展如何了?”
吴冷曦精神一振,立刻汇报道:“进展非常顺利!无线台和央视的团队这一年时间已经走遍了中国一些特色城镇。”
“他们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东北的雪乡到岭南的渔村,从西北的黄土高原到江南的水乡古镇,深入挖掘了十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城镇和乡村。”
他语气带着钦佩:“现在素材是拍完了,我也看过几个片段,拍得极好、极其精彩!”
“现在项目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主要是剪辑、配乐和加旁白解说词。”
“另外港岛那边的邵维鼎先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他多次强调,后期制作尤其是剪辑节奏、音乐氛围和解说词的撰写,是决定这部纪录片能否‘出圈’,能否真正打动人心、甚至走出华语文化圈,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
赵克东在电话那头听得连连点头:“邵先生是专业人士,他的意见非常重要!我听说港岛好几部打破票房纪录的电影,背后都有他的策划和把关。他的眼光和市场判断力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你们一定要虚心听取,认真采纳,不要有什么官僚思想,更不能推诿敷衍!”
他接着问道:“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最后确定了吗?”
“确定了!”吴冷曦肯定地回答,“名字是一早就定下的,就叫《舌尖上的中国》!简单直接,又点明了主题——通过美食这个最日常、最亲切的载体,去探寻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
“《舌尖上的中国》……”赵克东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记忆瞬间清晰起来,“对!就是这个!这个名字起得好!民以食为天,美食最能勾起人的情感共鸣,也最能展现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这个素材拍好了,你们一定要把它剪辑好,制作成精品!”
“片子做好后,要第一时间拿到港岛去放映!要让港岛的同胞们看看祖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看看祖国壮丽的山河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更要让那些漂泊在海外的游子们,通过这部片子,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魂牵梦绕的家乡美食,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
吴冷曦心头一热,这正是他们倾注心血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