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移肢3(2/2)
再看这外患,更是让怀德方丈头疼不已。近来山下的百姓遭遇了饥荒,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然而,享受着百官富商香火供奉的灵隐寺,却一分钱的捐赠都没有拿出来。于是,“出家人六根不净”“富可敌国却见死不救”的骂声越来越响,甚至连平日里最信佛的高官内眷都开始偷偷派人来打探虚实,这让灵隐寺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流言就像那疯狂生长的藤蔓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并且很快就缠绕上了更为深层次的问题——灵隐寺自开国以来,便一直占据着山下那千顷山田,然而这些土地却从未在官府进行过登记入册。这一情况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期间竟然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过疑问或进行过调查。
如今,随着风声的日益紧迫,百姓们开始对这一现象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虑和不满。他们不禁思考:“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种地都需要将土地登记入册并缴纳赋税,那为何灵隐寺这样的和尚庙却能够如此特殊呢?”
而更令人心惊胆战的是,关于灵隐寺内部财富的种种猜测也开始流传开来。有人说,灵隐寺历经数代皇朝的积累,其财富只进不出,其库房里的财富恐怕不仅仅是千金那么简单,恐怕万金都不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一群出家人要那么多钱究竟有什么用呢?难道他们还想称王称帝不成?”这样的话语一旦传出,无疑是给本就已经熊熊燃烧的舆论之火又添了一把柴,使得情况变得愈发紧张和激烈起来。
京城里原本就因为科举三改主考官的事情而乱成一团,数千举子们的抗议声此起彼伏,犹如狂风暴雨一般,让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就在这当口,城外灵隐寺又突然传出了“藏万金欲谋反”的流言,这无疑是给已经熊熊燃烧的火势又添了一把柴,使得人们的恐慌情绪愈发严重,整个京城都被一种紧张的氛围所笼罩。
而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竟然是皇室中的二皇子!就在怀德方丈面对众人的指责和怀疑,百口莫辩的时候,寺里的眼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原来,在此之前,清明皇帝曾经到灵隐寺祭祖。当时,清风道观的道士们不知为何突然上门挑衅,引发了一场混乱。在那场混乱中,二皇子不幸断了一臂,三皇子更是当场惨死,四皇子也受了重伤,折了腿。
经此一劫,二皇子彻底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他心中对冷眼旁观的灵隐寺充满了怨恨,于是便暗中策划了这场阴谋,想要借刀杀人,让灵隐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后来不知听了哪个江湖术士的话,说只要有万金,便能找来奇人异事为他接肢复原。可二皇子哪有这么多钱?于是便想出了这阴招,造谣灵隐寺藏有万金,想逼着寺里把钱交出来。
无奈之举
怀德方丈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心中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他气得浑身发抖,甚至连一口饭都无法下咽,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寺内的高僧们听闻此事后,也都深感震惊和忧虑,于是连夜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深思熟虑,他们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达成了一个共识:“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我们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巨额财富留在寺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祸根。”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们决定将寺内多年来积累的万金全部上缴给朝廷。不仅如此,就连山下那千顷从未登记在册的山田,也一并列入册籍报备。
然而,这上缴的对象却需要仔细斟酌。如果将这些钱财交给普通的大臣,恐怕会在中途被克扣贪墨;而若是交给那位病卧在床、说话已经没人听从的老皇帝,更是无济于事。
在深思熟虑之后,全寺上下一致决定:在众目睽睽之下,由寺内的僧人亲自护送这万金入京,并直接交到六皇子的手中。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钱财被他人截留,又能确保这笔财富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当那箱箱黄金抬进六皇子府时,六皇子望着满屋金灿灿的元宝,眼神沉沉。他指尖敲着桌面,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二皇子府的方向——这“万金接肢”的传闻,这万金他得想法子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