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仙子你听我解释 > 第443章 乐临清的回忆(五)

第443章 乐临清的回忆(五)(2/2)

目录

只见衙门高大的门廊两侧,各摆着两只半人高的、兽首吞炭的黄铜大火盆,里头烧着上好的兽金炭,烧得通红,没有一丝烟火气,只将周围的空气都烤得微微扭曲。

就连门口那两尊憨态可掬的石狮子身上都干干净净,连一片雪花也没能落上。

内院里,更是热气蒸腾,几乎每个廊柱下都摆着一个炭盆,将这偌大的县衙烘烤得温暖如春。

差役们来回穿行,脚步匆匆,却不见半分因大雪而生的慌乱。

几个相熟的捕头早已到了,正聚在廊下的一间小暖阁里,围着一张八仙桌闲聊。

一个脸膛黑红、身材壮硕的捕头看见他,连忙招了招手:“乐头儿来了!”

“就等你了,”另一个尖下巴、山羊胡的捕头指了指桌上那套精致的紫砂茶具,乐呵道:“县尊大人今儿心情好,特地赏下来的仙茶,刚沏上第二泡,你来得正是时候。”

“哦?今天又喝这个?”乐捕头解下腰间的佩刀,在主位旁的空位上坐下,眉毛微微一挑,笑道:“怕不是又有什么大事了吧?”

“那得待会才知道了。”山羊胡捕头耸了耸肩,替他斟上一盏热气腾腾的茶。

茶汤色泽清亮,呈一种奇异的淡金色,一股难以言喻的、清冽而甘醇的香气,混杂着草木与云雾的气息,直往鼻腔里钻。

轻呷一口更是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流在身体里钻,四肢百骸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舒泰。

这便是县令的宝贝之一,据说是山上仙师赐下的,能祛病延年,强健体魄。

也正因如此,衙门里的这些个捕头差役,当起值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鲜有抱怨天冷事繁的。

甚至衙门里不少人,包括那位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师爷,没事就总爱往书房里跑,嘴上说着汇报公务,实则就是馋这一口能延年益寿的仙茶。

“诸位,大人请你们进去议事。”

众人正品着茶,低声交谈着镇上的雪情时候,书房的门帘一挑,一名书吏走了出来,朝着众人拱了拱手。

“有劳。”

众人立刻放下茶盏,整了整衣冠,鱼贯而入。

书房内,迎面便是一幅笔走龙蛇的名家字画,四周紫檀木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类典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混杂着墨香与檀香的沉静味道。

县令正坐在宽大的书案后,他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眼神明亮而锐利,虽身着常服,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几名书吏正在旁边的侧案上埋头整理文书,师爷则侍立在县尊大人身旁,低声汇报着:

“大人,各处主街的积雪,每日都有三班民壮轮流清扫,确保通行无碍。城中各坊的坊正也已接到示下,督促各家各户清扫门前雪,谨防夜间结冰。另外,对于孤寡无依的老人,已按名册,由各坊统一派发了足量的米面和木炭……”

县令没有抬头,只是听着师爷的汇报,手中的朱笔飞快地在一份份公文上批示着,声音清晰而沉稳,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

“传我的话下去,从今日起,凡在官营炭行购买一斤上等兽金炭者,可得半斤次等的黑石炭。告诉百姓们,官仓里的炭,多得是,烧都烧不完,不必抢购,更不必恐慌。”

“还有粮价,必须稳住……”

直到批完手上这份公文,县令才抬起头,看向早已侍立在一旁的乐捕头等人,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都来了,坐。这鬼天气,辛苦你们了。”

“大人言重了。”众人齐声应道:“为大人分忧,分内之事。”

“唉,虽说年年冬天都有大雪,但今年这般连着下天,太阳还挂着,实属罕见。”县令端起茶杯,看向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叹了口气:“这百姓们嘴上不说,心里怕是已经开始打鼓了。”

乐捕头闻言,知道县尊大人这是要说正事了,立刻正色道:“大人英明,属下这几日巡街,也听到了些许议论。不过镇上百姓都信得过大人,信得过仙师,倒也还安稳。”

“嗯,民心,不可乱。”县尊大人点了点头,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城西几处老旧坊区,让巡街的兄弟们多上心,挨家挨户地提醒,及时清扫屋顶积雪。若有房屋不堪重负,有坍塌之险的,立刻上报,将人安置到官学腾出的空房里去。万不可因大雪,冻死一人,压伤一人。”

他轻喝了口茶,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无垠的雪幕,话锋一转:“不过这场雪,已非人力所能及。终究,还是要请山上的仙师出手。”

“请大人示下。”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传我的令,”县令看向众人,道:“去通知城中各家乡绅、富户,就说本官为体恤民情,顺应民意,准备亲自率队,备上三牲厚礼,前往山上的金乌观,恭请仙师出手,为我等降下福祉,驱散这漫天风雪。”

“凡愿与本官同去者,皆可在衙门登记造册!”

“遵命!”

命令一下,整个县衙,乃至整个小镇,都以一种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作为此地县令,他完全可以只凭一纸公文,盖上官印,遣人送上金乌观,请求仙师出手。

这是他的职权,也是山上仙师的义务。

仙凡分治,仙家庇护一方风调雨顺,换取凡俗世界的香火与气运供奉,这早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也正因此,凡俗官员可以生活优渥,甚至贪图享受,只要他们能治理好一方水土,维持住气运的稳定,仙家宗门便不会过多干涉。算得上是高薪养廉。

不过,若是治理不力,导致民怨沸腾,气运崩坏,那仙家降下的雷霆之怒,也绝非一个凡人所能承受。

而眼下这场大雪,显然已经有了演变成雪灾的趋势,一旦真的成了灾,饿殍遍野,民怨沸腾,这方水土的气运便会受到重创。

所以,仙人出手,已是必然之举。

但,怎么出手,或者说怎么‘请’仙人出手,那就很有学问了。

一纸公文行得通吗?

行得通,但太没有诚意,也太没有政绩了。

仙人高居云端,视金银如粪土,凡俗的物质于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所以想要讨好,就得在精神上满足,在‘虚礼’上多下些功夫。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既能安抚民心,让百姓们看到官府的作为,知道天塌不下来,又能让仙师看到自已治下万民的敬意与诚心,彰显自已治理有方,民风淳朴。

更何况,对于仙人来说,凡人的爱戴,姑且也算是一种‘成绩’吧。

再退一步讲,即便山上仙长正在闭关,被打扰后心有不悦,面对这万民请愿的景象,也不好怪罪到他这个为民请命的县令头上。

没一会儿。

衙门里那平日里极少动用的、代表着官府颜面的全套仪仗,高脚的肃静、回避牌,以及绣着猛虎下山图的官幡,以及一柄柄擦得雪亮、挂着红缨的仪刀就被请了出来。

至于那三牲厚礼,那就更不牢衙门烦恼了,那些乡绅富户积极性简直超乎想象。

不到一个时辰,肥硕的三牲、成箱的香火钱、以及各种包装精美的珍奇贡品,便流水般地送到了县衙门口。

他们脸上没有一丝一毫挨宰的烦恼,反而充满了能为县令出力的荣幸,毕竟这可是能亲眼见一见传说中仙师的宝贵机会。

甚至,连什么万民伞、功德碑之类的东西都不知道啥时候准备好了,就连县令看到,都感慨这些人比自已都想进步。

很快,穿着单薄官衣的县令就在众人的簇拥下,从后堂走了出来。

他衣着虽简,但面色却十分红润,行走于风雪之中,身上寒气不侵。

众人皆知,这定是有仙人赐下的避寒宝物。

一时间,那些乡绅富户的目光更是艳羡不已,甚至开始暗自反思,自已平日里对仙师的敬意,是不是还可以更诚一些。

望着街上已经集结完毕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县令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沉声吐出两个字:

“出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