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穿书没有实力,女配只想活命 > 第507章 女娲补天2

第507章 女娲补天2(1/1)

目录

肾炎是一类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最终可导致整个肾脏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具体到每个疾病,其组织结构病变与临床症状并不完全相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包括水肿、血压升高、血尿(包括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蛋白尿、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升高、少尿或夜间多尿等。治疗肾炎的方法有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主要是激素与免疫抑制剂)、透析治疗及肾脏移植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有可能复发,如果进展为肾衰竭,则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

肾炎种类不同,流行病学数据也不尽相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2~6岁儿童,男童略多,2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患者仅占所有患者15%。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分为3型,我国以Ⅱ型略为多见。Ⅰ型好发于中青年,Ⅲ型常见于中老年病人,男性略多。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

狼疮肾炎: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约占肾脏疾病的13.2%。

紫癜性肾炎:有30%~60%过敏性紫癜患儿可发生紫癜性肾炎。

类型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肾炎:是指原因不明的肾炎,如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炎:是指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炎,如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是指遗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肾炎,如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

根据肾炎发病部位分类

肾小球肾炎:病变通常累及双侧肾小球。又可细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两类。

间质性肾炎:又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可以是原发于肾小管间质的,也可以继发于原发性肾小球或肾血管疾病。又可细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两类。

肾盂肾炎:是指肾盂、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下尿路炎症。又可细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类。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特点是起病急,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常见症状有血尿、少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即急进性肾炎):在急性肾炎症状的基础上,肾功能呈进行性快速恶化,可伴发少尿或无尿、血尿、贫血、发热等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起病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水肿、乏力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IgA肾病:肾小球系膜区以免疫球蛋白A(IgA)异常沉积引起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类型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无症状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曾称之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轻至中度蛋白尿,而没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