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撕裂的迹象(24)(2/2)
但另一方面,本委员会也认为,即使存在培养条件破裂的可能,我们同样无法仅靠理论就能证明变化后的条件,会导致不好的培养结果。
因此,根据本委员会在公民人生定制工作的经验看法,针对目前新生信念体所在时空的恰当操作,应该是自然条件维持为主,准备人工条件在最后兜底为辅。
毕竟我们都知道,自然发育才是真正拥有无限可能的路径,而我们只应该在不造成强行干涉影响的界限进行兜底。
我想这点至少在公民培养方面已经成为信念体共识(全民强共识)了。
当然考虑到本委员会的非专业性,这一意见不会作为正式提案提出。”
这一主动干涉派和尊重自主派争论较长时间后产生的折中妥协派意见的出现,让会议大厅再次陷入了嗡嗡声之中。
只是这次因为会议进入了决议投票前的缓冲期,秘书长并没有再次整顿会议纪律。
相应的会议室中央的提案数量也因为新的一个方向提出而大幅增加。
经过信念体的统合之后,这一新的方向与之前133次投票都未能达到绝对多数同意的主动干涉派与尊重自主派并列成为了新的候选决议案。
“第134次协商投票,现在开始,请各位委员在谨慎思考之后行使自己的权利。”
随着秘书长宣布下环节开始,嗡嗡声再次消失。
计票器开始快速闪烁,记录着三个决议案的支持数量。
与此同时,评估薯条旅信念体状态专家小组代表,几乎同时收到了来自伦理委员会和战争委员会代表的措辞不一,但是含义相同的违规询问——信念体先锋实验室是否有把握实现对新生信念体时空的完全重置?
原本专家代表是不想回信的。
但是看着和之前表决时一样缓慢增长的投票数量。
多少已经猜到大部分委员会已经被伦理委员会和战争委员会分别私下说服,只有改变两者其中之一看法,才能让这个僵局不再继续的专家代表,在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决定违反一次纪律。
“信念体先锋实验室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实验室全体成员愿意尽一切努力,以信念体共识为保证,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希望委员郑重考虑,留给新生信念体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这段努力措辞了半天,但依然不满意的回信发出之后。
之前发言时表现的极度理性的信念体先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某种程度上的薯条君创造者,突然感觉有些颓然。
那是一种混合了道德谴责,理性批判,感性冲动的复杂情感。
一时间,看着会议大厅上漂浮的信念体正在因为整个文明的决策者们都在进行思想博弈而闪光,首席科学家仿佛看到了信念体先锋实验室第一任首席,按下信念体凝聚启动键时的样子。
和他在成功捕获薯条君的时候一样,那么意气风发。
实验成功带来的兴奋感大概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那种感觉就像过电一样。
唉等等,首席科技家突然意识到现在正在刺激他的神经的不是回忆,而是实实在在来自实验室值班人员的紧急通信,
“韦伯院长!韦伯院长!你绝对不会相信,我们收到了什么!你知道我们收到了什么吗?是信念体!”
一阵因为情绪激动而有些语无伦次的通信中,马克思·韦伯捕捉到了这则通信中最重要的部分。
“新生信念体主动向我们发出信息了!我们的猜想得到了新的验证!”
这直接让马克思·韦伯跳了起来,在吸引了几乎所有正在纠结的委员的注意后,前者情绪激动的直接大喊,
“各位委员,我建议,让我们听听当事人是如何想的,再进行决策!”
一时间依靠悬浮在会议大厅上亮度又提高了几分的信念体才得以迅速理解马克思·韦伯这句话含义的与会人员都愣住了。
整个极高挑梁设计,空间巨大且空旷,并专门加装了声音采集与定向喇叭设备,以保证所有参会者都能轻易听到所有人的主动发言的会议大厅,因为这一句话进入了彻底的安静。
(一些解释:
1、废墟区
至高雅利安帝国的散装治理模式,导致对于所有元老辖区来说都有天然的核心区以及废墟区之分。
其中核心区内部虽然还可以继续根据包税等级以及功能设定继续分区,但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元老辖区的建成区,或者说核心领土。
而废墟区则是非建成区的统称。
其可能是若干个“敌对”元老辖区之间的缓冲区,可能是一片时空上比较稀疏以至于没有建设价值的区域,可能是曾经至高雅利安帝国使用了一些毁灭武器导致丧失价值的区域,可能是至高雅利安帝国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尚未普遍调查的区域。
总之是无法直接给至高雅利安帝国带来足够收益的区域。
2、薯条旅时空毗连区
毗连区,狭义上是指沿海国领海之外紧邻的一片海洋,通常为从领海基线起24海里宽,沿海国对其有一定达不到主权级别的管辖权。
而广义上毗连区通常是指一个势力能有较强干涉能力的非实际控制区域。
因此在这里被用于指代在至高雅利安帝国视角里,和薯条旅时空有较强耦合的几个相关时空连续体。
当然不同时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复杂的高维度的,因此这里的时空之间的相互连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三维层面的距离近。
3、新生阶段与人格化
信念体在某个角度的本质就是人民这个抽象哲学概念的物质界实体。
因此当形成并维持其的个体较少,且作为凝聚锚点的成员有明显的性格倾向时,信念体便会表现出更多的人格化表现。
因为在人数较少时,所有成员更容易拥有相近的情感倾向。
但当信念体达到最高苏维埃这样的统合巨量个体的水平,其中凝聚锚点的影响就会大幅下降,相应的信念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化现象就会消退。
因为在这种规模下,其中含有的各色各样的情感倾向便几乎不可能在同时达到同一状态,也就无法让信念体能够表现出稳定的人格,体现在外就是信念体不再表现出人格化行为。
相应的,在这种状态下的信念体中的最大公约数就只剩下了人民的长远的广泛的共识与利益了。
即所谓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对应现实就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这类成语只有很少的时候,才能真正提升到国家层面。
因此国家治理从来不能也不应该被小群体的统一发声所左右;在国际关系分析中也十分忌讳将一个国家轻易的视为整体,乃至将其人格化后进行分析。
当然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信念体能够独走,但最高苏维埃信念体要行动却要苏维埃委员会达成一致,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从技术层面来讲,最高苏维埃信念体是最高苏维埃在源发时空拥有的客观优势下,自己主动通过技术手段培养的,可以视为人造物品。
这样经历了完整制造研究过程的最高苏维埃有足够的技术去控制使用。
但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信念体诞生虽然存在最高苏维埃的干涉,但其更多的还是两个原本没有客观条件,但是已经存在主观积累的时空,因为骤然获得了客观条件而自然产生的。
其整个生成过程虽然不能算是野蛮生长,但也可以称为不受控制,相应的薯条旅和神秘势力作为播种的人,对其的控制能力,在信念体相关的技术水平提升上来之前都会比较差。
再比如,从认识层面来讲,最高苏维埃信念体建立过程中就被寄托了苏维埃委员会的目标,所有委员都知道其存在,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发展的“工具”,自然就会认真注意、时刻管控。
而薯条旅和神秘势力的信念体,其拥有者对于其本质的认识都不完全,就更难时刻去注意在他们视角里还处在“未知玄学层面”的信念体的情况了。
4、违规询问
通常来说委员会式决策都会规定,在会议进行前的询问建议协商可以秘密进行,但是一旦进入会议流程,并开始表决,所有的意见询问协商或者沟通,都必须公开。
这是既是要保证委员会在事前调查时的效率和独立性,又是要保证在最终决策时,不会出现部分委员通过控制信息透明性,影响委员会做出正确决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