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李襄元(2/2)
李家父母痛失独子,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家庭巨变,几度欲轻身,还好亲朋挚友随行劝慰,长久悉心照护,这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
苏拓野听说李襄远还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妹。父母本来没打算让她念书的,还是李襄远一直坚持,才让妹妹有了认字的契机。
如今,李父李母经历了儿子早亡的事,更认为书读多了无用,还不如早点嫁人。
苏拓野不愿让李襄远看到自己的妹妹失去求学机会,便借着李家父母的名义,在学堂预缴了一大笔钱,要求他们必须允许李家女儿来上学,多余的钱就当作是对学堂开展文化工作的资助。
刚开始,苏拓野还时不时派人去调查,李家小妹有没有正常上学,得知一切发展良好,他便放了心。
后续学校有什么资金需求,他也是交代下属去处理,只知道李家小妹学习成绩优异,成功考入大学,他很为李襄远感到欣慰。
反观这一边,李襄元小小年纪,失去了最亲爱的哥哥,父母亲对她的爱微乎其微,自己还是在苏拓野这个“大哥哥”的帮助下,才能继续求学,她怎能不感激。
刚开始,父母亲对于苏拓野的资金帮助,还很感恩,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怀疑,苏拓野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出于愧疚。
他们把儿子的死,归咎到苏拓野身上,乱下结论,说儿子那天是因为赶着去跟苏拓野见面,才着急忙慌被车撞死的。
还有说什么自己儿子太优秀了,苏拓野想让他为己所用,儿子不同意,拒绝了这个姓苏的,才导致了这场悲剧。
一时间,各种猜忌之词层出不穷,李襄元对此很不屑,时常当面反驳父母,却常遭到责难,导致她不再回家,一心躲在学堂里。
其实,李家父母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着了外人的道。
其他人看见李家和苏家这样的大户都能结交,心里眼热,想着李家后继无人,倒不如让李苏两家互相残杀,最后他们好从中谋利。
李家父母想再生一个儿子,可是一直没能如愿,多年后倒是生下一个女儿,只不过,家里诸事常年无人打理,账目混乱,下人们黑心私吞,然后走的走,逃的逃,很快家道中落
小女儿先天不足,不到两岁便夭折,李家老两口相继含恨而终。
那时候李襄元已然成年,可依旧阻止不了自己家的私产被亲属们侵占。
好在表嫂一直很疼爱她,托家里的关系,给她找了个清闲稳定的工作,她无家可归,也就把表哥家当作自己家,把姑父姑母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照顾。
这个表哥便是乔年,也就是乔静水的爸爸。
李襄元曾一度想见一见苏拓野,亲口表达自己对他的感谢。
家破人亡的时候,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去找苏拓野帮忙,她断然拒绝了,毕竟她不想让苏拓野知道,他耗费财力,资助了多年的人,读了这么多圣贤智慧,却是个连自己家里矛盾都解决不了的笨蛋。
果然,人如果太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以恶治恶,灵活运用周遭资源,只会变得迂腐不堪。
李襄元就是太在意苏拓野的想法,久而久之,这种细微的情感逐渐演变成一种隐晦爱意,纵使当时的他们压根没有相遇过。
不久,向李襄元表达爱意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可是都被她委婉拒绝了,到后来,她干脆杜撰出了一个未婚夫,这才让身边的人知难而退。
她表嫂自然知道那都是胡编的,可是她也不清楚这个妹妹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
时光荏苒,静水和流深两个孩子都满十岁了,李襄元仍旧孑然一身,不提婚嫁之事,周围人劝过数十遍,见毫无作用,也就揭过不提。
有一天,李襄元在单位上班,接到领导电话,让她送一份文件到某酒楼。她搭乘单位同事的汽车如约来到酒楼,推开五楼房间的门,意外看见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她径直走到领导跟前,表明来意,放下文件,问清还有没有其他事,正准备要离开,却听见领导对着旁边的人,直呼,“苏总,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