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俄国做寡头 > 第814章 投资块手

第814章 投资块手(1/2)

目录

2O11年3月底的鲸市,春寒料峭,空气中还夹杂着冬日的冷意。然而,在忠关村的一间创业办公室里,气氛却异常热烈。两位年轻的创始人宿总与程总,正在为他们的新产品“GIF块手”寻找方向。他们知道,这是一款基于GIF动图的社交分享工具,但还没有完全找到它的定位。

与此同时,高林资本创始人张磊刚刚从一场视频会议中归来。按照提交给尼古拉的投资报告中显示,老板给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块手,未来五年内将成为函夏短视频领域的独角兽,现在是入场的最佳时机。”

张磊接过文件之后,查看着老板圈红的理由。而面对老板的指点,一刻也不敢怠慢,决定尽快落实老板的意见,将高林资本的资金与资源投向这家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公司,并亲自指导两位创始人,帮助他们从GIF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平台”。

块手的前身“GIF块手”最初只是一个工具类产品,主要功能是让用户快速制作和分享GIF动图。在2011年这个时间点,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移动互联网仍处于萌芽阶段,视频上传和播放的体验远不如今天流畅。

但老板看到了一个趋势:内容的碎片化、传播的即时化、用户的去中心化。敏锐地意识到,未来的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信息的搬运工,而是情感、生活、娱乐的实时表达平台。

在张磊的建议下,块手开始尝试引入短视频功能。这一转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意义。短视频不仅降低了用户的内容创作门槛,还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传播效率。

张磊还鼓励团队利用大数据算法优化推荐机制,让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在平台上被看见。这种“普惠”的理念,成为块手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尼古拉的判断并非凭空而来。2O11年前后,全球互联网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崛起:iPhone系列手机、阿尔卡特系列手机、三星系列手机等,让Android系统也在迅速普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入口。

内容消费方式转变: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观看”而不是“阅读”来获取信息。社交网络的爆发:脸谱、蓷特、微薄等社交平台迅速扩张,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主流。

算法推荐机制兴起:油管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也已经开始用算法来优化内容分发,提升用户粘性。在这个背景下,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几乎是必然。而块手,恰好站在了风口上。

这次投资,不仅是一次资本的押注,更是一次对互联网未来形态的深刻洞察。有的时候张磊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老板投资眼光独到,不过想想阿美莉卡的几家互联网巨头都与老板密不可分,此刻心理也释然了,因为尼古拉身上的种种标签,已经形成了盲目的确认。

高林资本的加入,意味着块手将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烧钱”,而是用于技术研发、算法优化、内容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按照老板的投资风格一向是“重仓长期主义”,愿意陪伴企业走过漫长的打磨期。

而老板不但看好阿美莉卡市场,还更加看重“函夏互联网市场”,老板深知函夏市场与西方市场的差异。所以指导,块手可能会更早地布局下沉市场,深入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地区,这正是块手后来真正崛起的土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