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风骨之臣 > 第21章 安言抗旨(1)

第21章 安言抗旨(1)(2/2)

目录

梅润笙猴头微颤,推门的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一室的欢乐。

屋内,稚子被母亲抱在怀里,母亲的手里摇着拨浪鼓,咕咕藕节般的手臂挥打着。

檀木熏香袅袅升起,与窗外飘来的玉兰香搅和在一起,酿成令人心醉的甜暖。

似乎察觉到了动静,咕咕脑袋抬起来,乌溜溜的眼珠子朝他望来,梅润笙俯下身,把娃娃抱进怀里,咕咕一点都不怕生,还对着他笑。

“母亲也照顾孩子一天了,晚上就由我来吧!”梅润笙感念母亲的照料,说完抓起咕咕的小胖手朝梅夫人挥了挥。

梅夫人笑着点头,叮嘱他小心照看便回房歇息了。

暮色渐浓,檐下灯笼次第点亮,橘红的光晕染透了雕花窗纸。

乳母捧来温热的牛乳羹,瓷碗边描着金麒,热气袅袅升腾。

梅润笙舀起一勺递到咕咕嘴边,看那粉舌舔舐的模样,忽觉得眼眶酸涩——这场景应该寻常,可他的母亲却不能在身边,如今母子分隔,再聚首也不知是何光景。

廊外虫鸣渐起,夜风掠过芭蕉叶沙,沙声似远处潮汐。孩子吃过奶后,便打起了鼾声,梅润笙在孩童均匀的鼾声中浅眠,恍惚间仿佛听见刑堂铁链拖地的声响。

五更天的梆子还未敲响,檐角铜铃却被疾风撞得叮当作响,他蓦然惊醒,已是天光大亮。

梅润笙匆匆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又赶往大理寺。刚到门口,就见宋旻真一脸凝重地迎上来,“梅少典,刚收到消息,闲王似乎在城郊有一处秘密据点,有人似乎发现了闲王的踪迹,让街角的乞儿前来送信。”

梅润笙精神一振,“那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前往。”

两人带着一队人马赶到城郊,那是一座废弃的庄子。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却发现庄内空无一人,但有明显被匆忙清理过的痕迹。

梅润笙蹲下身子,在地上捡起一片碎布,上面绣着闲王府的暗纹。“看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宋旻真皱着眉头说道。

梅润笙握紧手中的碎布,心中暗忖,闲王如此谨慎,会留下如此大的破绽吗?

虽然这次两人无功而返,但他们也知道,此事背后肯定有人比他们先一步了解情况。

暮色将长安城裹入一层厚重的橙红绸缎之中,梅润笙与宋旻真立于衙署廊下,青砖地面浸着暑气,马上就要立夏了。

梅润生嗅到对方袖口散发的淡淡檀香,混着衙署特有的陈旧纸尘的味道,知道这位是鞠躬尽瘁的好官,随口问道,“听说你最近在查礼部尚书孙子的案子,可有进展了?”

宋旻真叹了口气,摇头道:“礼部尚书的孙子死状简单,就因为是太简单了,反而没有太多的线索。”

梅润笙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越是简单的案子或许越藏着复杂的玄机。可否与我说说那死者的详细情况?”

宋旻真便将礼部尚书孙子死亡的时间、地点、现场状况等一一告知。

梅润笙听后,心中有了些模糊的想法,“照你那么说,阮姨娘嫌疑不是很大,你可有查清这个人的来历?”

“她只不过是一个酒楼的歌女,并没什么特别的。”宋旻真蹙了蹙眉,若阮姨娘是情杀,难不成是因为嫉妒宁二姑娘会成为她的主母?

可他当时观察阮姨娘的时候,并没察觉到这一点,就连她的伤心多半都是演出来的。

“明日我再去白尚书府一趟,”宋旻真作为大理寺卿,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不是吹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