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虚拟之旅13(1/2)
高能电子束轰击靶向材料,产生出正电子。
正电子进入前级加速器。
直线管道中的射频电场为正电子流赋予足够能量,然后进入同步加速器。
这也属于前级加速器的一部分,接受来自直线管道的正电子流,再次为其赋予更高能量。
超维基地的前级加速器,配备多台同步加速器,轻易将电子流能级提升到GeV量级,达到进入主加速环的标准。
主加速环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环形超真空管道,内部超真空环境接近宇宙真空,防止粒子流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
第二部分是超导系统,也是主加速环核心结构。
其由三种不同的磁场组合而成。
产生强大磁场,使带电粒子在环形管道弯曲前行。
产生出梯度磁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约束粒子流,防止散失,类似于凸透镜聚集阳光。
最后一种磁场,用于矫正粒子流的方向,排除误差。
人类得到超级文明的技术宝库,早就攻克了常温超导,故而这些工程师可以随心设计,功能强大,无需浸泡在液氮保持绝对零度。
主加速环第三部分结构,乃是射频加速腔。
主加速环并非绝对的圆,它由一段段弧形和一段段直线管道交替拼接而成。
弧线段加装磁场,用以控制粒子流。
直线段则是射频加速腔。
粒子流每一次经过加速腔,处在正确路径上的粒子都会获得一定的加速,不断经过,反复加速。
一般而言,保持能量持续输入,粒子流可以在加速环中稳定运行数个小时,乃至更久,直至加速到极限。
基地控制室中,时间缓缓流逝。
上百号研究员、工程师聚集在这里,等待碰撞的结果。
章廖东在十多天前带队赶回基地,参与最后阶段的维修,此刻和老教授站在控制台前,紧盯屏幕上的数据。
老教授的眼睛忽然一亮。
章廖东则立刻喊道:
“是时候了,准备碰撞!”
控制室所有人立刻忙碌起来。
正电子的速度与量皆达标,控制组准备引导高速粒子流进入碰撞点。
探测组最后一次唤醒所有探测器,以记录本次碰撞的各项数据结果。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随着控制室的操作,于主环中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被引导着脱离主环,进入更加狭窄的通道。
这样的通道在主环上凸起分布着六处。
在碰撞点的上游段,超导磁场约束粒子流聚焦在一个微米尺寸的点上,以提高粒子相互碰撞的概率。
章廖东缓缓松了口气。
上次实验事故就是在即将碰撞的前夕出现问题,章南山对数据敏锐,第一个发现问题,火急火燎冲了过去。
这次显然没有出现意外。
粒子流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控制室切换主环磁场,引导粒子流碰撞的瞬间,试验便已经完成。
碰撞点的情况,人类肉眼是看不到的。
不过会发光,分析亮度以判断碰撞强度。
人类通过安装在碰撞点的各种探针收集碰撞产生的次级粒子,研究它们的种类、能量、动量、飞行轨迹等,推测碰撞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极有可能超维已经在碰撞过程中打开,但人类感受不到,只能从事后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答案。
因此实验结束,才是最忙碌的时候。
六处碰撞点的数据分配到每个研究员手中。
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
章廖东也拿到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