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医书发酵(1/2)
两本医书面世,在京城掀起了层层涟漪。
初时,这股热潮还只在医者圈子里涌动,药铺掌柜们争相传阅,郎中们拿着书页反复揣摩,连太医院的御医们都私下里聚在一起,对着书中的方子和医理细细研讨。
一时间,医馆药铺里的谈论都绕不开这两本新作。
可热潮稍退,知味书局的周掌柜拨着算盘一算,医书的销量竟还是不及那本《知味小语》,只是谁也没料到,比起书籍本身,那位“知味居士”的身份反倒成了京中最火的谈资。
这位居士实在特别,旁人着书,不是写些神仙鬼怪的话本博眼球,便是编些科考范文求仕途,他却凭着两本医书、一本蒙童课本,硬生生在人才济济的京城闯出了名声。
更叫人浮想联翩的是,他似乎还与皇家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层神秘色彩,让无数人家茶余饭后都在猜测,是哪位隐世的老大夫?还是朝中哪位博览群书的大人?
甚至有胆大的,私下里嘀咕“莫不是陛下本人”。
这话没人敢说第二遍,毕竟正熙帝对此始终装傻充愣,官员们便是再好奇,也没胆子指着龙椅上的人追问。
也有人猜是温以缇,可转念一想,女子着书在如今本就罕见,怎么可能!
好在这三本书确实有分量,不像那些风花雪月的话本看过就忘。
京中人家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思,纷纷差人去知味书局抢购。
万一传言是真的,日后陛下论起书中内容,自己总不能一问三不知。
这般猜测推高了销量,也让知味书局在京城彻底站稳了脚跟。
更妙的是,书局借着医书的热度,推出了一批新奇挂件和玩偶,竟也成了抢手货。
这些小物件模样讨喜,却不是单纯的玩物。有的雕成药材模样,甘草的圆润、黄连的苦涩仿佛都能从木头上看出来。
有的是两个小人儿,一个仰头呛咳,另一个正从背后环腰按压,这是教被异物卡喉时该如何急救。
还有的,一个小人平躺,另一个正俯身按压其胸口,底下还刻着小字,写明是溺水或心脏骤停时的救治法子。
起初,人们是被挂件的可爱吸引,等听了书局的解释,都忍不住惊叹其用心。
谁能想到,这些巴掌大的小玩意里,藏着的竟是能救命的法子?
遇上个急症往往手忙脚乱,如今把这挂件挂在腰间、摆在案头,日日看着,不知不觉就记在了心里。
就这般,知味居士的神秘、医书的实用、挂件的巧妙,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成了京城经久不散的谈资,也让知味书局的名字,深深烙进了每个京城人的心里。
两本医书面世后,因定价低廉,寻常百姓踮踮脚也能买上一本最简易的版本。
更有那识字的先生在茶馆、市集里念读,口口相传间,不少急救法子竟成了京中百姓的“保命常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本医书里的内容渐渐发酵。
城南菜贩老王的小孙子,吃栗子时笑得太欢,一颗栗子卡在喉咙里,小脸憋得发紫。
老王婆娘吓得直哭,隔壁卖布的张婶听见动静,冲进来就喊:“按肚子!按肚脐上头!”
她按着前几日凑热闹时听的法子,下意识死马当活马医。从后抱住孩子,拳头抵着脐上两指猛力一提,那栗子“噗”地飞了出来。
孩子咳了两声哭出声,老王抹着汗给张婶作揖:“多亏你啊,这可是救了我家一条根!”
“哎呀,这可不是我的能耐!”张婶一边摆手,一边庆幸,“是咱们街头茶馆的说书先生,上午刚讲了这招,说是那什么知味居士新出的医书里写的。我当时也就顺耳听了一嘴,哪承想真这么管用!”
说着,张婶忽然一拍大腿:“不成不成,我得赶紧去说书先生说的知味书局,买本医书回来搁家里备着,万一再用上呢?”
“哎,等会儿我跟你一块去呗?这书救了我家小孙子,往后指不定还有大用处,只要别太贵,我都能接受。”老王婆立即说道,但很快脸上添了几分犹豫,可……万一这书贵得离谱呢?”
“嗨,你是不知道!”张婶自是明白邻居的顾及赶紧接话,眼里闪着光,“我听人说了,这书有最便宜的,才五百文一本。字也不多,像咱们这种识不了几个字的,瞧着也能明白个大概。而且啊,买还送小孩子玩的挂件呢,正好给你家小孙子拿回去压压惊!”
“真的?”婆子眼睛一亮,先前的犹豫散了大半,“那还等啥?走,咱这就瞧瞧去!”
城西的豆腐坊老板,清晨推着板车去市集,刚过巷口就听见“扑通”一声。
对门的傻小子掉进了水缸,等被捞上来时,嘴唇冻得乌青,早没了声息。
傻小子的娘抱着孩子直哭,老板却突然想起听来的“落水急救”,扯开孩子湿透的衣裳,跪在地上对着他胸口一下下按压。
按到第三十下时,孩子猛地呛出一口冰水,“哇”地哭了出来。
围观的人都松了口气,有人拍着他的肩膀笑:“要不是你,这娃今天就悬了!”
那老板刚从生死线上把人拽回来,胸口还剧烈起伏着,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他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指着地上刚缓过劲的孩子,对着围拢过来的街坊邻居们哑着嗓子道。
“谢我干啥?我这可是全靠了这几日京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本医书,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这法子!”
人群里立刻有人咋舌:“什么?这医书还能让咱们百姓知道?往常不都是大夫们藏着掖着的宝贝吗?”
“你这就不懂了吧!”老板直起身,抹了把汗,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国子监那边新开了家知味书局,卖的就是这几本医书。京里稍有名气的茶馆、客栈,只要有说书先生的地方,早都编了故事讲这些救命法子了。我估摸着啊,八成是朝廷心善,怕咱们百姓遇着急事来不及找大夫……”
“什么朝廷?”旁边一个挑着菜担的汉子插话,眼里满是敬佩,“这是写书的知味居士心善!你瞧瞧,先前哪有人肯写这种医书?还特意卖五百文一本,就为了让咱们平民百姓也买得起!那些医书,哪个不是被大夫们死死攥在手里?咱们想知道点法子救自家人,门儿都没有!依我看,这知味居士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