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10章 在泰西

第510章 在泰西(1/2)

目录

第510章在泰西

“泰西那里果然艰险啊!”

“这才几年,就死回来这么多鬼。”

阴间的“罗马城”中,

前来视察地方工作的上帝见到了几位被放生到泰西,辅佐自己那位毫无血缘的儿子的故人。

他们才在泰西发光发热没多久,便因为各种意外,不幸死回了距离最近的“罗马”。

有个从中原外派而来,年轻些的墨家弟子愤愤不平的说:

“那些被罗马称之为『塞尔蒂』的傢伙,果然是野蛮至极,一点礼义也不讲!”

“亏我先前以为,他们崇尚自然,有沟通万物之灵的传统,同太平道的教义颇为洽合,把他们当半个人看呢!”

“谁知道前头交换了物资,后脚便带著人过来劫掠!”

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

便是在战斗过程中,他奋力杀了十来个蛮夷,狠狠地发泄了一番胸中怒火,隨后才死回罗马。

作为泰西之主的鸽子就笑话他,“天真的小子!”

“文质相较,西海比不上中原,而罗马又比不上西海。”

“泰西那些傢伙,都被罗马人嫌弃为蛮族了,你怎么还会对他们抱有额外期待”

转过头,

鸽子又对本体说,“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先秦之时的君子,面对类似的境遇,做事可比你们这些后来者妥帖多了。”

旁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罗马先帝屋大维自动忽略了某些自己不喜欢的言论,询问前些年死下来的李维道:

“是这样的吗”

对方很是尷尬的回答,“……这个我还不明白。”

李维,

是罗马帝国的著名歷史学者。

年轻时虽然同屋大维有些交情,但心里却不愿意放弃共和的理念。

但铸成大业后,

屋大维展示出了作为开国之君的宽广胸怀,並没有责怪李维的守旧,还聘请他担任两位外孙的教师。

深入学习过诸夏思想,对其国家制度有所了解的屋大维知道,“歷史”在漫长的时光,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他既然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帝国,便要编织起属於这个帝国的歷史。

他要做史册中的先行者、毫无疑问的领袖,

而他的后代则要做那明了前路来源,继续探索未来的承接人。

为此,

屋大维还效仿诸夏,设立了专门的史官,让他们记录自己统治以来的各种事物。

只是这种新鲜玩意儿,並没有引起罗马贵族的重视,他们甚至觉得:

做过的事,

说过的话,

还要再找人將之写一遍,封存起来,这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又或者,

奥古斯都是在找理由,为自己招募专门的侍官,在已然被其架空的元老院外,再设立新的决策中枢。

哼,

別以为他们不知道,东方的诸夏人曾设立过名为“中朝”的玩意儿!

而对在李维这边,

他虽为之感动了一二,但一抹脸,这人就去写了一本《罗马建城以来史》,表达了自己对共和的思念之情。

於是屋大维就把外孙的史学老师换了个人。

等李维发扬学者那“什么都想了解一下”的本性,从而解识了一个太平道道士,获得死后入冥土的殊荣后,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急缺人手,饱尝牛马之苦的先帝一把抓住,顷刻炼化。

“提比略怎么搞的!”

“即便朱庇特的光芒一时无法消退,他就不知道私下联络一些道士,为我超度几个能干的傢伙下来吗”

隔壁属於秦人的冥土多么热闹,

只有罗马这里空空荡荡,大部分的事情还要自己这个老人来处理——

虽然权力对屋大维这样的君主来说,是一种十分美味的“食物”,可以滋补得七老八十的人,仍旧拥有著雄心壮志。

但畅享权力美味的前提是,头顶上没有压著一位真正的神灵。

有了约束,

有了限制,

掌握权力对死鬼来说,就显得没滋没味起来。

所以,

屋大维一有机会,就要去梦中骚扰同样超长待机的继承者提比略,让他想办法为自己减轻压力,並供奉更多的东西下来。

天可怜见,

伟大的奥古斯都刚刚死下来时,还因为罗马没有为先人烧供祭品的习俗,忍受过几天的飢饿。

后面又因为提比略烧纸的业务不够熟练,收到过不少劣质物品。

若没有上帝的庇护,他在阴间连个房子都没得住!

而秦明这个生前效力於罗马,死后让子孙带著衣冠,返回故乡安葬的奥古斯都臣子,每年受到的贡品都比自己多!

屋大维想吃点好的,都得去秦明那里蹭饭!

真是越想越气!

“没用的史官!”他指著李维抱怨了一句,然后又在鸽子的催促下,以七十六岁寿终正寢者的身份,去往处理文书的阴司中老驥伏櫪起来。

李维看著他离去,脸上满是委屈。

这老东西对人提起要求来理直气壮,却没考虑过自己能流畅的阅读诸夏典籍,是因为曾去过东方留学。

而自己,只是个纯正的,对诸夏歷史不甚了解的罗马学者罢了。

唉,

谁能想到,

活了快八十岁,死了还得努力学外语给互相看不顺眼的老上司打工。

早知道就不好奇太平道的超度仪式了。

……

“不管怎么说,能立足就好。”

“反正你们也不怕死。”

这批出口前往泰西的死鬼,佩戴著上帝赐予的宝玉,可以在鬼神未曾涉足的偏远蛮荒之地,像活人那样行动。

在其“死”后,还能通过那被一分为二,一半隨身,另一半留置於罗马冥土的玉石,召回这里。

所以,

得到如此特权的死鬼们,在开拓泰西之事上,从未显露过退缩的姿態。

耶哥儿时常为他们眉头一皱,將自己护在身后的举动而含泪感动,

刘如意也时常为他们的奋勇向前而庆幸万分。

而在死鬼们的挺身奉献下,

泰西太平道一行人,终於来到了跨过被罗马人称之为“瑞纳河”,並以其为帝国疆界的大河,来到一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方,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定居点。

毕竟传道也是需要后勤支援的,不然空口白牙,哪能轻易让那里本就没什么文化,听不懂人话的蛮夷,感受到文明的教化呢

不过,

瑞纳河沿岸,並不是一个安定祥和的地方。

它是罗马帝国的边界,

东边生活著数不清的日耳蛮人,西边驻扎著罗马的军团,还有数不清的,才被罗马征服不久,一身反骨的塞尔蒂人。

这样的情况,跟西秦立国之初全然相反。

西秦建立的阿房城,位於西海的角落,上下都有山脉包裹,面朝大海背靠高原,完全可以让其安心发育,等成长壮大后再去同他国交流。

而瑞纳河则是泰西大河,绵延两千里,其下游更是开阔无边。

这是罗马人、塞尔蒂人和日耳蛮人都聚集在那里快乐生活的主要原因。

肥沃的土地,

也不是只会吸引诸夏君子嘛!

但对此,

耶哥儿一点也不带怕的。

他对自己追隨者说:

“我们的目標不是建立国家,而是传播太平的教义,进行文明的引导。”

“想要实现这宏伟的计划,怎么可以抗拒跟人交流呢”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了蜷缩在人堆里的几位老者一眼,接著补充道:

“何况我们太平道,在阴阳两界可是有不少关係的!”

“怎么可能畏惧那些蛮夷的力量呢!”

相处了数年时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