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忽悠华娱三十年 > 第530章 我们不能忘了《雷雨》的精髓!这真

第530章 我们不能忘了《雷雨》的精髓!这真(1/2)

目录

第530章我们不能忘了《雷雨》的精髓!这真是一场战争!

啪啪啪……

掌声经久不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创走上台去,跟媒体人士以及网选影评人互动。

不用说了,肯定是很多人都是夸的,看人家老谋子那笑出数不清楚褶子的脸就知道了。

马寻坐在椅子上没动,他一时思绪万千。

真的就这么改了!

说老实话,在没看到成片之前,马寻还有些担心。

他担心这张一谋阳奉阴违,说是答应改剧本,但实际上又没给改。

其实,就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后来确实是被很多影视区up给喷的是一无是处。

不少后来的影评人都对这部电影骂的十分难听。

但,马寻以二十年的视角来观之,基本上没什么人骂得准确。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批评,过多的是集中在那大凶上,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可以骂的点。

基本上都没有抓住真正应该骂的那个‘关键’!

反过来看,在原时空里的原版本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最佳电影。

这可是《时代周刊》,而且,还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只是一个服装设计奖。

可一定要明白,奥斯卡这个奖,那可是美国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中国电影实在是很少能被提名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咱们就直接点儿吧,为什么我们中国很多的影评人觉得这片子不好,可美国人又为何觉得好呢

马寻个人认定,关键的那个‘点’就在鲁大海的身上!

鲁大海这个角色,很多人都小看了他,包括很多学院派的大学者等等。

咱们得先看看原作《雷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曹禺先生自己也是承认的,他借鉴了美国的那部《大雷雨》。

很多情节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但是,最大的不同,也就是最精华的部分。

就是这个鲁大海!

《雷雨》里面的鲁大海,他的生父是周朴园,也就是这本书里最坏的那个混蛋资本家,他的生母也就是鲁侍萍。

鲁侍萍是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当年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有一段情,但周朴园还是为了利益,抛弃了这个女人,还不是一般的抛弃。

第二个儿子已经出生,可周朴园还是狠心抛弃。

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鲁大海。

《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改编自《雷雨》,那么,相对应的就是二王子元杰。

但鲁大海跟元杰是有不同的,那就是鲁大海跟着生母走了,而元杰却是巩利所饰演的王后所生。

这个改动非常大,几乎就已经毁掉了《雷雨》最精华的部分。

没错,在马寻这里,《雷雨》最精华最进步的体现,就是体现在了鲁大海这个角色当中。

他为何如此认定

道理有些朴素,但也足够简单直接。

《雷雨》就给出来了!

比如《修罗雪姬》。

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他爹就是那个最大的反派,而男主角就是要办报纸,痛斥其父亲的罪行,还要帮助女主杀他的亲爹。

最后跟他爹一起死了。

事实上,就《修罗雪姬》这部电影,在这个男主角塑造上真的很粗糙,非常生硬,可这部电影,还是在当年引发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很多人看过之后,心里是明白的。

这电影其实不是在讲要让儿子弑父,是阶级的问题。

在电影中那么极端的情况之下,男主角都能做出正确选择,他选择了正义。

那么,现实里的诸君呢

没错的,这才是拥有意义的电影。

说老实话,在当年自然是很多人都看得懂《雷雨》。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是早就被忘记了。

因为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很多后来的文艺工作者,都在对经典做出自己的解读。

马寻对于原版的《黄金甲》,他是嗤之以鼻的!

甚至,马寻可以更直白的讲,他觉得张一谋就是一个混蛋!

这位张大导演,就是改掉了《雷雨》最精华的部分。

其实,我们也应该公允的来看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不要总是被这电影里的大凶给转移了注意力,这部电影里的美学是值得一看的。

服装方面,以马寻二十年的视角来说,这被奥斯卡提名了,至少说明很有水准。

确实,肉眼可见的华丽。

大金色的皇室服装,甚至,就连巩利这位国际影后的身上都遍布着金粉。

如此安排,确实是有寓意的。

那就是,皇家的生活实在是奢华至极。

但是,如果咱们的大导演能够再多给一些东西,比如一些对比。

那就太好了!

比如,皇家生活的奢靡跟百姓的疾苦之间……其实,只需要寥寥几个镜头也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的大导演并没有这么做。

他如此拍摄这些镜头,如此的突出皇室的奢靡,其实目的就一个。

就是给这权力的争夺来做背景板。

看看吧,只有在争权夺利之中获胜,才能继续享受这让人想象不到的奢靡生活!

好吧,马寻承认这是他自己的解读。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奢靡的镜头,这大金色做底,大红大紫做衬托的皇室景象,除了这种解读,也没有其他的了。

咱们就是说,还能如何解读呢

只能如此了,而且,对应的就是《雷雨》里周家的豪赊。

算是一种放大。

但还是那个问题,虽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拍摄出了美妙的画面。

就如同一座精美的楼阁,只可惜这是在空中悬着的。

不接地气!

因为没有下层的百姓给托着嘛。

我们从这部电影里看不到百姓的情况,自然就只能如此理解了。

事实上,真正要做个对比很难吗

不!

马寻记得二十年后有一部电影,那部电影还不是出自于科班大导演之手的。

但那部电影却做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安排,一个十分简单却又十分浓烈的对比。

那就是,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男主角终于将新鲜的荔枝送到了。

可这荔枝,仅仅是众多奇珍异果中的一小盘儿!

如此手法,堪称绝妙!

那么,我们的大导演难道连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转行导演都比不过吗

用不用心就在其中了。

而再来说说当年事。

比如,当年的《战争与和平》。

当好莱坞拍完之后,苏联人一看……苏卡不列!

于是,前苏联自己拍了一部,苏版《战争与和平》用了这个国家最好的导演最棒的演员,动用了三十万的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