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加大火力(1/2)
“对了,斯卡利桑,你的掌上电脑计划进行到哪一步了,CPU的研制顺利吗?”
聊完正事,竹下雅人突然想到斯卡利目前主推的项目,想要简单了解一下。
“项目目前还处于初期的设计阶段。至于CPU的研发,我们准备通过在ARM买设计方案的形式自己生产。”
如果问斯卡利对苹果公司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那一定是投资ARM公司。
这笔只有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取得了十分丰厚的回报,售出时获利十几亿美元。最终为二进宫苹果的乔布斯留下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ARM?”
青年对这家日后垄断手机微处理器芯片市场的芯片设计公司自然不陌生。
但他担心华为的事情也在自家上演,因此再次问。
“我们可以自己出设计方案吗?”
“可以,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斯卡利很了解这一块,立马给出肯定的回应。
“这样啊,那一代还是用ARM的,二代开始我们再独自进行芯片设计工作。”
ARM眼下虽然还没达成后世的垄断地位,但已经成为精简指令集架构CPU领域最强霸主。
星海集团想要追赶,最少也要花费数年时间。
不如一代用别人的,二代上自研。
“是,明白。”
斯卡利紧张的情绪立马放下,看来不用更改原定的设计计划了。
聊完星海科技本部的一系列事务,竹下雅人抬头看向两人问。
“要不要去星海晶圆逛一逛?”
“好啊,正好我有段时间没过去了。”
“我也是。”
既然两人都点头同意,青年也不墨迹,干脆的前往星海晶圆新总部,位于东京都江东区的第八晶圆厂。
这里是星海晶圆的总部,也是星海集团旗下最先进的8英寸制程晶圆厂,投资额高达15.8亿美元。
“小池桑,第一晶圆在代工领域从头做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
星海晶圆拆分后,小池淳义主要负责对内生产业务,对外的代工已经全部转交张汝晶管理的第二晶圆厂。
但分工并不意味着星海第一晶圆厂从此退出代工领域,恰恰相反的是,第一晶圆厂要加强这部分业务。
因为竹下雅人的目的是,第一晶圆厂和第二晶圆厂在保持自身优势地位的前提下,形成彼此激烈竞争的局面。
第一晶圆厂可以去抢第二晶圆厂的代工,第二晶圆厂也可以抢第一晶圆厂本社的芯片生产。
只有彼此相互竞争刺激,才能始终保持领先不落后。
他可不想自家的晶圆厂,未来像英特尔、三星等巨头那样,在台积电的竞争下纷纷落败。
“谢谢会长,暂时还不需要,第一晶圆厂已经签下三份数千万美元的代工合约。”
小池淳义的人脉不是盖的,很短的时间内就帮助第一晶圆厂在欧洲西门子等制造巨头手中拿下新的合约。
“漂亮,不愧是小池桑。”
竹下雅人简单扫了一遍小池淳义提供的合同副本,很欣慰公司能有如此大才。
“很棒的思路,美国公司的代工我们不好拿下,西欧确实是更好的机会。”
美国科技行业正在通过扶持台积电、三星等湾湾和韩国企业压制日本半导体的发展,同样受到美国打压的西欧,确实很适合自家产业进入。
别的不说,起码能有一丝同病相怜的感情在。
“哪里,只是欧洲企业好说话一点。”
九十年代,正是西欧最富裕的时刻。
美国和日本加一块,也没有老欧洲有钱。不像后世,欧元区都缩水到不如中国,更是被美国远远甩开。
为什么懂王可以肆意针对欧盟加税,不就是西欧市场不再,需要依赖美国发展吗?
第一晶圆厂一切顺利,竹下雅人便带着大家又前往第二晶圆厂。
这家刚拆分出来的公司,总部同样位于东京,并且就在第一晶圆公司的隔壁区——江户川区。
“怎么样,在美国那边一切顺利吗?”
张汝晶出身德州仪器,并且还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在美国科技界和宗教界有一定的能量。
他前世能排除万难在中国建立起中芯国际,就有宗教方面的资源发挥作用。
他自然不会忘记这些人脉,因此拿到星海第二晶圆厂的控制权后立马前往美国,想着多拉一些代工方面的业务。
“还好,不过主要还是集团的功劳。这次我拿下的订单,主要来自思科、IBM、英伟达等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企业。”
思科和IBM,星海集团在两家公司都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并且两家公司的现任总裁都在星海科技担任社长一职。
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合作上面自然非常的顺利。
至于理由,很简单。
郭士纳和钱伯斯都在星海资本有投资,并且还是最赚钱的员工专属基金。
至于英伟达等小巨头,星海资本同样大量入股。
张汝晶找到他们,自然无往而不利。
当然,张汝晶也有自己拉来的企业。
比如德州仪器,虽然自己有许多晶圆厂,但也将一部分麻烦且利润微博的芯片交由张汝晶代工。
“不,没必要谦虚。你能拿下这部分订单,同样是一种本事。”
竹下雅人很开心,因为他着实见到了拆分的好处。
星海晶圆未拆分前,主要忙活的都是自家产业,对于外来代工很少在意,只接利润最丰厚的少部分业务。
拆分之后,第二晶圆不再局限于最丰厚部分,开始尽量多的拿下业务。
与此同时,受到刺激的第一晶圆厂同样发力,进而打入欧洲晶圆市场。
这一波操作下来,就算压不住台积电的崛起,也能减缓它家的发展速度。
晶圆代工市场就那么大,星海晶圆多吃一点,台积电等公司就会少吃许多。
“联合成立晶圆厂呢,现在进展的怎么样了?”
“同样很顺利,AMD、格芯等公司都已经和我们签下合约,资金也在陆续到账。”
“不错,想要更多订单,就要学会分享利益。”
和中等科技巨头合作建立晶圆厂,是稳定代工的最好方式。
不过这一方式也就九十年代比较有用,等进入21世纪,代工制才是关键。
竹下雅人想到这里,直接对两人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