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381章 大王的恩情说不完

第381章 大王的恩情说不完(2/2)

目录

金镛城。

百尺楼上,李爽面前,斛思椿跪坐着,面色恭敬。

“本王前些时日身体微恙,不能理事,听侯景说,你曾来找本王,有何要事啊?”

“尔朱氏为祸以来,洛阳宫室败坏,金镛城亦不免。秦王居于城中,有所不便,在下那日找秦王,便是为了此事。”

李爽摆了摆手,道:

“如今洛阳城要重建,一应事务繁巨,不必再偏劳丞相了。”

斛思椿却不曾就此算了,而是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建筑图纸,道:

“秦王仁德,可百尺楼简陋,我等臣僚如何能看秦王居于此地。我与一众臣僚已然商议过了,将城中损坏的宫殿重新修复,疏通水道,于池中浮岛上重建主殿,以飞楼阁道相连。”

李爽道:

“如此,岂不是耗资靡费,偏劳百姓?”

“不耗费,一应花费都是自我以下,一众臣僚自愿捐献,绝不偏劳百姓,甚至是陛下都说,愿意缩减宫中用度,先为秦王修建宫殿。”

“你既然你都如此说了,本王再推却就不好了。”

斛思椿听完之后,满脸激动,好似这满朝文武捐钱是给他修宫殿一样。

“秦王如此,实乃社稷之福。”

李爽点了点头,道:

“这是从汉中送来的茶,你尝一下。”

茶早就有了,不过以前茶叶和菜叶也没有什么不同,煮羹、入药、熬茶汤,很少有人清饮的。

斛思椿看着眼前杯中的茶汤,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感觉味道醇香,并没有加入葱、姜、桂皮等辅料,不觉得新奇。

他很敏锐的感知到,制茶的工艺变了。

斛思椿放下了茶杯,就听李爽道:

“听闻你和贺拔胜启奏陛下,要开一条从洛阳到幽州的运河?”

斛思椿躬身道:

“在下思量漕运不便,鲜卑战俘又在洛阳生事,故而想到了此两难自解之策!”

“如此,也是利国利民之事,放心去做吧!便是出了错,陛下也会顾念你的苦劳的。”

斛思椿听了这话,别管心中怎么想,可脸上依旧是笑嘻嘻的。

“秦王说的是!”

李爽对此却不曾理会,转而道:

“天下之本在农,社稷之基在盐、铁,兴盛之道在茶、糖、瓷、丝绸、琉璃等物。你为丞相,司掌洛阳百业,不可不知啊!”

李爽说完,斛思椿心中大喜。

他这锅背的不是毫无意义的,这座洛阳城还是他来管。

“多谢秦王,在下必效死力!”

……

斛思椿拿着李爽送的茶叶,离开了百尺楼,在廊下,正好碰到了正在等待的贺拔胜。当下,斛思椿很是得意的看了一眼贺拔胜,笑了一声,快步离开了。

“太尉,秦王请!”

贺拔胜上了百尺楼,一见到李爽,便是抱怨着。

“秦王,你可不知道,那些鲜卑人有多难管。”

“今儿先不聊这事。”

李爽从一旁拿出了个盒子,放到了桌上,从中拿出一个琉璃杯,交到了贺拔胜的手中。

贺拔胜见之,大喜。

“秦王,这是西域来的琉璃杯?”

李爽摇了摇头,道:

“这是在洛阳造的。”

“洛阳?”

贺拔胜很是吃惊,看向了李爽。

“琉璃制作之法一向为胡商所有,没有想到如今在洛阳也能看到如此精美的琉璃杯。”

李爽笑道:

“贺拔氏向为武川豪门,一路走来,功勋卓著。如今这琉璃工坊,本王欲赐予你贺拔氏,如何?”

“多谢秦王,贺拔氏必定效死!”

……

贺拔胜也离开后,侯景走了过来,问道:

“大王,你许了贺拔胜什么了,这敕勒杂毛如此高兴?”

“一座琉璃工坊!”

侯景听了,明白了,道:

“便宜这老小子了。”

如今这洛阳的琉璃珍品,大多是从西域的胡商手中带来的,而且极其稀少,价格高昂,可愿意买的人依旧大把。

毕竟,战乱刚刚平定,四通馆还没有建完,洛阳城中本地人都不多,不要说各国的使者商人了。

物以稀为贵!

李爽却是一笑,道:

“琉璃为何珍贵?”

侯景摸了摸头,不明所以,道:

“精美稀少啊!”

“若有一日,琉璃遍地都是了,还会珍贵么?”

侯景不解,李爽没有解释,从一旁拿出了一些文档。

均田令已然颁布,还在实行之中,等到推行的差不多了,李爽接下来要掌控的便是盐与铁两种战略资源。

天下之盐,主要分为河东池盐、巴蜀井盐以及江淮海盐,能够大规模生产,供给天下的也只有河东池盐和江淮海盐。

巴蜀井盐和江淮海盐李爽暂时不用考虑,因为都在南梁。

河东池盐早些年已然被李爽掌控,并且推行了新的制盐工艺,产量大增。虽然一度因为战乱,而有所减产,不过此时,河东已定,可以稳定生产了。

至于铁,则更加重要,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都与铁息息相关。

钢铁的产量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这个道理,放在如今也适用。

军事上,制作兵器、打造盔甲,都需要高质量的钢铁。

民生上,铁剪、铁锤、铁锅等生活用品和曲辕犁、纺织机等生产工具的制作也与铁的产量息息相关。

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没有铁,效率必然大大下降。

对于李爽来说,推行新的冶铁工艺尚在其次,如今主要的是整合各地的冶铁业。

晋阳乃是王霸之基,不只是因为晋阳有粮,更因为并州有铁有煤,能够生产大量的钢铁。

河东有盐有铜,若是与晋阳的冶铁业结合起来,建造铸钱炉,生产钱币,到时盐、铁、钱币三者结合,流通天下,便可强盛。

除了并州之外,北方有煤有铁,适合大规模发展冶铁业的地方在河北殷州、相州。

“李元忠来了么?”

“快到了!”

李爽拿着手中的存档,缓缓道:

“赵郡李氏,倒是出了个妙人!”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