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满清对待汉人的态度(1/2)
朱媺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夫君,我感觉那些士绅还不如满清呢,之前人家满清对待建州女真还是挺好的。”
“可他们呢?明明是汉人,可却拼命压榨汉人,一点活路都不给。”
“呃。”张彦摇了摇头:“你快拉倒吧,你是不知道满清是怎么稳定的。”
朱媺娖愣了一下:“不是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压制汉人吗?”
张彦摇头:“可不能那么说,满清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上还真不如汉人。”
朱媺娖愣住了:“啊?咋回事?”
“很简单,汉人的基数在这里摆着呢,满清两百多年,起义最多的就是汉人,所以汉人本来就是要稳定的对象,很有统战价值。”
“虽然有文字狱和剃发亦服,但只要不闹事,一般情况下满清统治者也不愿意找汉人群体的麻烦。”
“不说别的,汉人的反抗持续到康熙时期,还没安稳多久,乾隆后期就又闹起来了,这还是比较出名的,至于后来的太平天国和东南互保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满清的统治还是辛亥革命推翻的。”
朱媺娖一脸懵逼:“那满清对待其他民族呢?”
“就说女真人吧,一开始建州女真还算说的过去,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就不一样了。”
“在满清还没入关的崇德时期,皇太极就三次围攻索伦部,先后掠夺人口两万。”
“听起来不多是吧,可是你想想,索伦部一共才多少人。”
朱媺娖挠了挠头:“哦,那挺惨的。”
“对于这些人的态度,皇太极的意思就是贬为奴隶,让他们去戍边,并且南下掠夺汉人。”
“你想一下,能干这些事的人,会是老弱病残吗?”
朱媺娖摇了摇头:“不是,必须是青壮。”
“除了服役,达斡尔人还要承担赋税,满清就有规定,达斡尔男人只要到了五尺就要每年上交一副貂皮。”
“听起来也不算多是吧,但貂皮这种东西,在后世那种养殖模式下都是奢侈品,更别说以前了。”
(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说以前环境好,所以野生动物多。)
(但事实就是整个中国,超过五百年的树很少,柴米油盐,以前没有天然气和煤,做饭就依靠柴,而且古代的房子多为木制。)
(树都没有,哪来的貂?也别提深山老林,那里确实有动物,但也有老虎,熊和野猪。)
(一猪二熊三老虎,别计较战斗力排名,就说近代,这三种动物都是猎人的严重威胁,更别提明末清初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就现代的保暖措施,在东北待着都费劲‘某些东北人先别说话’,更别说是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了。)
“这也导致当时的达斡尔男人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捕捉貂。”
朱媺娖挠了挠头:“相对于在那种苦寒之地挣扎的人,在中原种地的汉人好像还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