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风评不好(1/2)
“杨玲玉?”
办公室内。
突然听到这个名字从黎卫彬的嘴里蹦出来,解军第一时间其实就已经反应过来黎卫彬何出此问了。
这次槐林县人事大动,除了前任书记李忠华提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新任书记黎卫彬过来以外。
副县长萧晏明直接就被调到了省里任职,现在县委常委班子里还需要增补一名常委。
黎卫彬这个时候提及杨玲玉的名字,自然是跟下一步的人事调整有关系,而且极有可能这次进班子的人选就是这个杨玲玉。
想明白这一点,解军心里其实也叹了口气。
槐林县其实还有一个人比杨玲玉更加适合,那就是副县长何君磊。
“黎书记,杨玲玉同志自身的能力还是可以的,目前担任的是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职务。”
“这几年四林镇因为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关镇那边的压力也不小,前几年杨玲玉担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之后,依托四林镇的手工产业在城关镇构建了槐林县的第一个手工艺品交易市场。”
“去年我们槐林跟松和签订绿色产业供销协议之后,城关又是第一个跟松和食品签订战略协议做仓储冷链以及运输的乡镇。”
“这几项工作基本上都是杨玲玉在任期内推动落实下去的,个人能力上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有句话在您面前不知道当不当说啊。”
说到这里。
解军突然抬头看了眼黎卫彬。
见这位面色平静,这才继续开口道:“杨玲玉同志个人的风评有些不太好。”
听到解军突如其来的这么一句话,黎卫彬原本平静的脸色突然猛地一变。
个人的风评不是很好?
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谢军的这个说法是源自什么地方了。
翌日一早。
黎卫彬刚刚来到办公室,潘瑞就敲开门进来给他送了一摞材料,这些材料都是黎卫彬先前让他去梳理的一些关于槐林县的情况汇总。
他这次到槐林,以黎卫彬自己的思路来推测,任职书记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长则三年,短则两年。
所以细节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像当初松和那样事必躬亲,更主要的是在制度、战略和发展思路上发力。
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槐林县的基础比之当初的松和强的可不是一点,但是不足之处也很多。
目前槐林县的短板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的问题。
发展观念对一个地方的影响很大,槐林本质上还是一个基层的小县城,发展观念比较狭隘是普遍现象。
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变,但是距离真正融入松丰槐三位一体的区域化经济发展圈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行政效率上面,槐林县这边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观念。
当然了,这不是槐林县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致贫的普遍因素。
二是制度上。
其实第二个问题应该要跟第三个问题联系起来讲,那就是产业布局。
因为产业布局的落后和短缺,直接造成了槐林县各方面的配套制度也不够健全。
此前在松和,他通过大规模的组织人事建设和制度建设,甚至包括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化,这才推动了松和市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制度体系。
如今在槐林,这个工作可以借鉴松和的一些做法,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槐林的实际情况。
至于第四个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有地方特色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