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门(1/2)
喜马拉雅山脉,无名冰川深处。
寒风裹挟着冰粒,如同无数细小的刀刃切割着陈海峰暴露在外的皮肤。他紧裹着特制的极地防寒服,每一步都在深及膝盖的积雪中留下沉重的印记。根据熔炉核心传递的坐标和图像,他和一支临时组建的联合科考队(成员包括军方代表、地质学家和一位精通古符号的语言学家)已经在这片无人区搜寻了三天。
“陈教授,你确定坐标没错吗?”军方代表李少校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他的面罩上结了一层薄冰,“这里的磁场干扰太强了,我们的设备时好时坏。”
陈海峰停下脚步,喘着粗气,肺部因稀薄的空气而灼痛。他拿出一个特制的、不受强磁场影响的机械指南针,又对照了手腕上防水记事本里手绘的地图——那是他在潜艇昏迷前刻下的坐标和符号的复刻。
“就是这里。”陈海峰的声音异常坚定,指向面前一面几乎垂直的巨大冰壁,“图像显示入口在冰壁后面,一条向下的隧道。”
地质学家王教授用冰镐敲了敲冰壁,侧耳倾听。“结构异常致密,不像自然形成的冰川冰。回声...有点奇怪,像后面是空的,但隔着一层非常坚硬的东西。”
就在这时,陈海峰感觉胸口一阵微热。他下意识地摸向贴身口袋,里面装着他曾祖父那张手臂有纹身的照片。此刻,照片似乎正在散发出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暖意。更令他震惊的是,他手臂上之前因熔炉核心光芒照射而消失的老年斑位置,皮肤下竟然也浮现出极其黯淡的、与照片上曾祖父纹身相似的青色线条!
“少校!让所有人后退!”陈海峰突然大喊,一种强烈的直觉涌上心头。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冰壁中央,对应陈海峰曾祖父纹身图案的位置,那些黯淡的青色线条在他手臂皮肤下骤然亮起!一道柔和却穿透力极强的青光从他身上射出,精准地打在冰壁上那个复杂的同心圆符号位置。
无声无息地,被青光照射的冰壁区域开始融化。不是高温融化,更像是冰的结构在瞬间瓦解、汽化。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完美圆形洞口出现在众人面前,边缘光滑如镜,散发出淡淡的青铜色泽。洞内是一条倾斜向下、同样泛着微弱青光的隧道,深不见底。
“我的天...”语言学家张博士推了推眼镜,目瞪口呆地看着洞壁,“这些符文...比青铜器时代的甲骨文还要古老!这...这颠覆了所有已知的人类文明史!”
李少校迅速指挥士兵建立警戒,同时用抗干扰通讯尝试联系后方,依然只有杂音。“信号彻底隔绝了,我们与外界失联。陈教授,你刚才...”
陈海峰看着自己手臂上渐渐隐去的青色线条,感受着照片的余温,心中翻江倒海。“血脉...密码...它需要特定的血脉作为钥匙。”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喉咙,“我恐怕...我们找到的不是简单的熔炉核心。根据洞壁的符文序列分析,张博士?”
张博士激动地抚摸着冰冷的青铜色洞壁,手指颤抖:“这些符号...描述的不是武器激活,而是‘封禁’、‘隔离’、‘终极防御协议’!这个核心...它可能不是用来攻击的,而是用来封锁某种东西的!”
一股寒意瞬间席卷了所有人,比喜马拉雅的寒风更刺骨。熔炉核心是武器?还是牢笼的锁?
“进去。”李少校当机立断,声音凝重,“无论里面是什么,我们必须弄清楚。陈教授,你跟在我后面。其他人,保持最高警戒!”
最高研究院地下深处,一间被临时改造为隔离病房的实验室。
小张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监测管线,脸色苍白如纸,冷汗不断渗出。他右臂的纹路已经蔓延到了肩膀,并且颜色变得更深,不再是稳定的暗蓝,而是如同活物般在青、蓝、紫之间不规则地闪烁、脉动。每一次剧烈的脉动,都伴随着小张痛苦的抽搐和压抑的呻吟。
林教授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隔着观察窗,眉头紧锁地看着实时数据。旁边站着几位顶尖的生物学家、神经学家和能量物理学家。
“体温异常升高,核心温度达到41.5度!代谢速率是正常人的三倍!”生物学家报告,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脑电波呈现超高频异常放电,类似癫痫持续状态,但又完全不同...像是...大脑在处理远超其容量的信息流!”神经学家指着屏幕上混乱的波形。
“未知能量读数持续攀升,正在侵蚀他的正常细胞结构。我们尝试用电磁场抑制,但效果甚微,反而可能加剧了能量冲突!”物理学家语气沉重。
林教授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就没有办法阻止这该死的纹路蔓延吗?它会杀死他!”
“林教授,”一位资深生物学家犹豫了一下,“我们分析了纹路扩散的模式和细胞层面的变化。它...它不像是在破坏,更像是在...改造。”
“改造?”林教授猛地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