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世界的频率(1/2)
很久以来,人类都在追寻这个世界的「本质」。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迭代,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古代的自然元素说、唯心主义说,到近代的科学实证主义,再到现代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后到后现代的解构主义......
人类乐此不疲地追问世界的本质,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自我定位。
然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些哲学上的问题仅仅只是一个束之高阁的遥远问题,除了少数为此茶饭不思的人,大多数人都将这些问题放到一边,忙于自己的生活。
因为无论问题的答案是什么,都不会妨碍银行每个月向他们邮寄的催款账单。
但对于某些深入接触过这个世界本质的人而言,
人类对世界本质和自身定位的追问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空谈,
而是切实影响真实世界的「根基」。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围绕感知系的一些原型,开展了一项名为「拉斯科计划」的绝密研究。
“拉斯科”的名字来源于法国的拉斯科洞穴。
1940年,几个法国少年在维泽尔峡谷的科斯拉山坡上发现了一些自然洞穴。
让他们意外的是,在这人迹罕至的洞穴里竟然布满了褪色的壁画。
这些壁画的创作手法相当原始,创作者用粗犷的黑色线条描绘虎豹牛马等动物,再用红、褐黑填充这些线条,表现动物的体积和重量,整体形象生动,色彩明快,简单而不简陋。
经过出土的木炭的碳十四测定,这些壁画的创作于一万五千年前的史前时代,很好地反映了穴居原始人的生活情景。
而在这些壁画中,凡是对人类温顺的动物,诸如牛、马、鹿等,大多都绘制在朝内的岩壁上,对人类有威胁的动物,诸如如虎、豹、豺、狼等,大多都画在朝外的岩壁上。
有学者便猜测,这种刻意的安排也许有一定宗教含义,原始人通过这些画面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理解。
而在科斯拉洞穴以外的全世界各地,都发现过类似的原始人的壁画、陶器图案、占卜术之类的史前场景,几乎或多或少都反映着当时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追问。
这样的追问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有些演变成了宗教,有些则促进了哲学,有些则落地成为了具体学科,最后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现实生活。
而“拉斯科计划”的核心,旨在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本质来对现实产生影响。
这个计划最初隶属于美国陆军参谋部,具体的研究路线是集合所有感知系的原型,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角度着手。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的是各种「感官」,即便是某些超越感官的认知,最终还是要通过感官进入人类的大脑才能够被理解消化。
更重要的依据是,有些感知系的原型声称,他们“看”到或者“触摸”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某种普通人无法感知到的真相。
于是在1952年的独立日,陆军正式将这个计划立项,开始了相关研究。
这个项目下的研究所分布于美国各地,
其中一个便是隐藏在当时还没有升格为国家公园的新河峡森林里,
代号「暮光堡垒」的阿瑞娜镇。
陆军参谋部给这里的原型代号定为「接触者」。
然而无奈的是,当时美国刚赢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没几年,海军风头正盛,作为“三等人”的美国陆军没有从海军那里要来听觉能力的原型涅芮妮,国防部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在原型研究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以至于“拉斯科计划”从诞生之初就变成了跛脚项目。
断断续续研究了几十年,陆军没有实现“通过研究世界的本质影响现实世界”的目标,冷战结束后,参谋部便和其它名目繁多的原型研究计划一起,将项目下的研究所拆分送给了卡尔斯滕、埃尔哈特两家医药巨头。
名义上,现在的“暮光堡垒”研究所属于埃尔哈特。
听到“埃尔哈特”的大名,艾莉婕瞬间就想到了父亲,顿时对这里的一切有一种朦胧的亲近感。
然而一想到这是个血腥残酷的黑拳赛场,亲近感马上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