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自矛盾(2/2)
“我看此事可行,不过就看登莱军是否会同意。倘若此事可成登来发生内乱,我们便可以直接控制辽南地区,届时我大金水军便可以顺利在辽南活动。”代善拍手认可。
“对,我看这次不仅要签订各种粮食,火药,火枪,火炮和设备的合同。咱们在咸镜道北的船队队也要扩大规模。我看不如对朝鲜施压,让他们进贡一些战船。只有控制辽东至登来的海域,才能保持登来军未来不会影响我们在辽东的作战。”济尔哈朗开口说道。
三月十四日,海州城防线外何和礼带着自己的随从举着白旗靠近防线。在防线警戒的是朝鲜步兵营,高官第一时间接待了这位使者,不得不说师从登莱军的朝鲜军还是很体面的。准备了热茶,在等待的间隙时,何和礼还是观察了一下外围防线的这个临时指挥部,随着登莱军与朝鲜军的火器装备比例越来越高,整个战争的形式也从原本的列阵作战变成了堑壕,何和礼站起身通过观察口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对面的情况。碍于几个参谋在场何和礼也没办法做过多的动作。
第三天下午,何和礼在李官镇防线终于是等到了吴启荣,身着一身作训服的吴启荣身上还有没有干涸的泥点,脖子上挂着一条白色毛巾也是被泥水浸染过。吴启荣走进房间内,将头顶的帽子摘下来,拧了一把水。
“何先生,好久不见。”吴启荣热情的走过来就要与其握手,何和礼也是伸出双手。
“贵军趁我……”何和礼想要说的话还未说出口。
吴启荣就摆了摆手:“如果是指责的话,你我双方都不必要讲太多。国家之间的斗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居然皇太极派遣你来这里,那必定是有要求,也有想说的。不妨直说。”
而此时同样一名使者已经到达锦州前线,此时驻守锦州的是何可纲。这名使者是与在宁远会面祖大寿的使者都是从内阁发出去的。
崇祯皇帝主持的会议虽然花费了两天的时间,但是从结果上来看,确实确定了以沈阳城为中心外围做决战的态势。但是内阁诸位大臣很清楚,这需要沈阳城的一军坚持12个月的时间。而从时间上来看,皇太极的战略空窗期也只有5月份之前。双方都要尽快做出准备。
“军心士气低迷,武器装备短缺,粮草储备不足。现在不要说支援沈阳城就是简单的佯动也不可能做到。”在看完公文之后,何可纲与祖大寿的态度基本一样。
“是不是考虑先让登莱军动起来。”副将提议。
“登莱军?不可能,虽然他们突袭辽东女真老营确实战果颇丰,可是这场突袭也让他们消耗严重,袁督师确实有些怠惰了,倘若一开始就依照登莱军提议,西南两路进攻沈阳,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何可纲无奈的说道。
何可纲这话确实属于马后炮了,毕竟在整个天启年间登来军一直都是做积极进攻的态势。很多可以夹击的机会,即使不能做到大的战果,但是也并非是绝对一无所获的。但是随着女真人的关注点都在登莱军身上,加上宁远之战,借助火枪火炮击退努尔哈赤,整个关宁锦防线不仅袁崇焕,所有将领都是有些怠惰,颇有一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现在整个关宁锦防线除了赵率教,基本上都是非常悔恨的态度。一方面是袁崇焕的犹豫导致北京城下的损失,另一方面是袁崇焕决定支援登来军时,大家对自己的犹豫感到后悔。不过事已至此,沈阳城的得失与否确实关系整个辽东战局。
“我看当务之急是尽快联系登莱,能否从他们手中尽快拿到一批补给?”沉默许久后的何可纲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