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窑场夺瓷谱——匠人手中的秘色釉(1/2)
"七十二道火中取,九转丹砂化碧玉。
御窑册上题名处,尽是东家亲眷居。"
龙窑吞火炼冰魂
景德镇东南的龙窑里,程三伏正盯着窑眼。火光在他黧黑的脸上跳动,映得额角的汗珠如融化的铁水。他有个绝活:听窑声辨火候。青瓷入窑时声若雏凤清鸣,至三更转为老龙低吟,便是开窑的吉时。
那日,御窑厂接了大内烧制“雨过天青盏”的皇差。窑主摸着黄杨木算盘,把程三伏唤到账房:“若烧出秘色釉,免你三年徭役。”程三伏盯着窑口飘出的青烟,恍惚见着十年前葬身窑火的师父——当年那窑“祭红”惊艳江南,窑主却把功劳安在了自家傻儿子头上。
秘色流光入朱门
开窑那日,程三伏赤膊钻进尚有余温的窑洞。指尖触到盏壁的刹那,他浑身颤抖——这釉色青中泛蓝,如江南烟雨凝成的泪。可当他捧着茶盏出来时,窑主侄儿已着锦袍候在窑前:“程师傅辛苦,这呈送内务府的差事,还是交由读书人稳妥。”
三日后,程三伏蹲在昌江边淘洗瓷土,听船工们议论:“吴公子献的秘色盏,听说釉中能映出山水画!”他攥碎手中瓷片,掌心渗出的血混入江水——那釉面暗纹本是他用铁针蘸釉药,在素坯上刺出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倒成了别人的巧思。
釉底藏锋隐真章
程三伏夜闯御窑厂库房,借着月光细看退回的次品。忽然发现盏底流釉处,竟有极细的螺旋纹——这是他拉坯时特意留下的“程氏捻”,拇指逆时针三转的独门手法。这痕迹让他想起《考工记》所言:“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匠作之道,本在细微处见真章。
次日,他接了个烧制青花瓷枕的活计。在绘制缠枝莲纹时,他以钴料掺入磁石粉,笔锋过处,花纹在月光下竟显出“程”字暗纹。这手“画里藏字”的功夫,是从《天工开物》记载的“釉里红”技艺化来,暗合《周易》“潜龙勿用”的韬晦之道。
窑变惊天显真容
三年后,宁王府要烧千寿瓶贺太后生辰。程三伏在釉料中混入孔雀石粉,又于坯胎夹层暗藏磁片。献宝那日,宁王举瓶对日观赏,忽见釉面浮出百寿纹,惊为神迹。程三伏从匠役中走出:“此乃磁引釉之术,需在窑变时以铁杖引之......”
说着敲碎瓷瓶,夹层磁片叮当落地,每片皆刻“程氏癸卯年制”。这招“破茧显真”惊动御窑督造,从此立下规矩:凡贡瓷必于足底釉下嵌匠人姓氏铁片。此举暗合《墨子》“节用篇”的物勒工名之制,让泥火之作也有了血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