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60:从捡漏工业废墟开始致富 > 第307章 美好的生活,更在未来

第307章 美好的生活,更在未来(1/2)

目录

家长们围着教室转来转去,看看这里,赞赞那里。

不断有人对着赵瑞刚和刘彩云道谢,要是没有他俩,这学堂也不会这么快办起来。

还有位婶子攥着苏晚晴的手不放:“苏老师,俺家狗蛋就拜托你们了!将来能识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

正热闹着,学堂门口忽然传来一阵自行车铃铛声。

只见公社文书领着两个穿干部服的人进来,手里捧着一大包红绸包裹的东西。

“赵瑞刚同志!郑怀城同志!”公社文书举着烫金的奖状高声大喊。

“到处找不到你们,原来人都在这儿!市局和县里给你们送荣誉来了!”

人群“哗啦”一下围过去,只见红绸下是一块木质奖牌,写着“工业先锋集体”,分明是颁给瓦窑大队的。

还有两张大红奖状,一张是郑怀城的“市级工业劳动模范”,一张是赵瑞刚的“市级技术革新标兵”

还有个鼓鼓囊囊的大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二十尺蓝卡其布,一块上海牌手表,一块梅花牌机械手表,还有一百斤全国通用粮票和一百元现金,分明是给郑怀城和赵瑞刚的物质奖励。

这在物资紧张的年头,这可是实打实的重奖。

郑怀城微微一笑,拉着赵瑞刚往台前走,声音洪亮:“这奖不是给我们俩的,是给瓦窑大队所有搞生产、盼进步的所有社员的!”

刘永才趁机高喊道:“今儿个双喜临门!学堂开学,又得荣誉,咱们晚上杀两头猪,大队开伙饭!”

锣鼓声再次响起,孩子们举着课本欢呼,大人们笑着谈论未来。

瓦窑大队的学堂里,两件喜事撞在一起,算是满村的希望——

既有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也有车间里车床的轰鸣声。

京城方面很快就知晓了鞍阳炼钢领域的重大动静,也查清了冯一涛事件的来龙去脉。

而经过细致核查,竟发现冯辉不仅出国留学的学历造假,还用肮脏手段顶替了赵瑞刚的返京名额。

穆心兰的父亲穆劭锋得知后雷霆震怒,当即下令彻查此事来龙去脉。

一时间,不少与冯一涛有牵连的官员都受到了波及,官场也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

就在瓦窑车间第一批齿轮套件发往北荒农场的当天,一份文件从京城送到了中州市工业局。

吕振邦手持文件沉思许久,最终决定派秘书周远亲自前往瓦窑大队,将调令送到赵瑞刚家中。

此时的赵瑞刚正在鞍阳县,同余大嘴、陈学深、胡秋菊、李振军、孙玉明等人一同商议剩余齿轮套件的交付时间。

经过一番统筹规划,众人惊喜地发现,所有套件竟然能提前十天全部完工。

大伙儿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纷纷感慨这阵子的辛苦没白费。

与此同时,胡秋菊所在的研究所已经完全突破了钨钢技术,相关报告已呈交市局,正等待市局安排生产,进而开展军工产品试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