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扫地的那天,土地开始记仇(1/2)
那片死亡的麦田,像一块烙在丰饶大地上的丑陋疤痕,边缘清晰,内里死寂。
作物在一夜之间被抽干了所有生机,焦黄枯败,根部下的土壤则板结成块,坚硬如铁。
用最先进的仪器检测,土壤无毒,作物无病,空气成分也无任何异常。
这种无法解释的诡异,比任何已知的灾难都更令人心悸。
林逸带着他那群年轻却已经见识过风浪的学生们站在麦田边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尘土与绝望的焦灼气息。
几个农业专家围着那“死圈”束手无策,理论和数据在眼前这片蛮不讲理的现实面前,苍白得像一页废纸。
“林老师,这……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一个学生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被未知挫败的颤抖。
众人焦躁不安,林逸却异常平静。
他的目光越过那些枯黄的麦秆,仿佛能穿透板结的土地,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他没有理会那些复杂的仪器,而是转身朝不远处的农具棚走去,取来了一把最寻常不过的锄头。
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林逸卷起袖子,走到死圈的正中央。
他握紧锄柄,手臂肌肉微微隆起,然后猛地挥下!
“铛!”一声脆响,锄刃与坚硬的土地碰撞,仅仅砸出一个浅浅的白点,震得他虎口发麻。
学生们面面相觑,连地都翻不动,这还怎么勘察?
林逸却像是跟这片死地较上了劲。
他不言不语,调整呼吸,将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到手臂上。
第二锄,第三锄……他像一尊不知疲倦的雕像,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式,对抗着这片诡异的沉寂。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浸湿了衣襟,但他挥舞的节奏没有丝毫紊乱。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消失了,所有人都被他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所震慑。
他们不明白,在科技已经能探查到地底百米微量元素的时代,这种蛮力挖掘的意义何在。
不知过了多久,当锄头挖下去近半米深时,坑底的泥土终于不再是铁板一块,开始变得松散。
又是一锄下去,“铿”的一声闷响,与之前的声音截然不同,不是石头,而是某种金属。
林逸的动作戛然而止。
他扔掉锄头,俯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泥土。
很快,一块锈迹斑斑、边缘残缺的金属片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是一块勋章,只有半块,上面的纹路在锈蚀下已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认出麦穗与齿轮的浮雕。
在场的一些年长者脸色微变,他们认得这东西。
这是几十年前,授予一位在这片土地上战死的英雄的勋章,曾被供奉在村口,受万民祭拜。
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去英雄化”运动席卷而来,所有与英雄崇拜有关的物件都被视为精神枷锁,这枚勋章也在那个混乱的时期不知所踪,原来是被深埋在了这里。
林逸沉默地将勋章托在掌心,那冰冷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金属,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能感受到,一股微弱却无比执拗的意识残响,就附着在这被遗忘的荣耀之上。
他没有当众发表任何言论,只是带着勋章回到了学校。
他用清水和软布,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勋章上的泥土与锈迹一点点擦拭干净,露出了它原本的黄铜色泽。
第二天,学校厨房门口的晾衣绳上,多了一件奇怪的“失物”。
那半块勋章被林逸用一根红绳穿着,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旁边,一张白纸条上用炭笔写着一行字:“拾获于麦田,请失主认领。”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人们远远地看着,窃窃私语,却无一人敢上前。
那枚勋章像一个沉默的拷问,质问着每一个人的良知与怯懦。
崇拜它,曾是荣耀;抛弃它,是当年的“正确”;而如今,认领它,则需要面对被尘封的愧疚。
当晚,夜深人静。
林逸没有睡,只是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
月光下,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靠近,在勋章下放了一只豁了口的旧碗,碗里是半碗已经冰凉的白米饭。
随即,另一个黑影又悄然而至,放下了一双鞋底快要磨穿的破布鞋。
他们放下东西,对着勋章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便匆匆隐入黑暗,自始至终不敢抬头。
林逸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他等到人走远,才起身走出去。
他将那碗凉饭倒进自己的锅里,用小火慢慢温热;又找来针线和碎布,借着灯光,将那双破鞋仔细地缝补结实。
第二天清晨,厨房门口,勋章依旧挂着,但它下方,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和一双修补得整整齐齐的鞋。
这一天,来来往往的人更多了,他们的目光不再只有畏惧,多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颤抖着双手取走了那双鞋。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一个盛满了新摘蔬菜的篮子,轻轻放在了原地。
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深深地看了一眼那枚勋章,泪水潸然而下。
就在那一刻,远在另一间屋子里的楚瑶,猛地睁开了眼睛。
她面前的脑波监测仪上,代表这片区域集体潜意识的波形图,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偏转。
那条代表着“崇拜-逃避”的尖锐曲线,在瞬间被一条平缓而有力的“愧疚-补偿”循环波形所取代。
“成功了……”楚瑶轻声说,语气中满是不可思议。
几乎是同一时间,伊凡那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声音,在林逸的脑海中低语:“它感知到了变化……它在寻找新的宿主……记住,它藏在‘被辜负的付出’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