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这只是初步成果(1/2)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尴尬。
刘建国咳嗽一声:“老金,别这样说话。既然上级派沈同志来,肯定有他的道理。”
被称为老金的胡子男人撇撇嘴:“道理?我看就是某些人的关系硬罢了。现在这种风气啊,有关系的人什么都能干,有本事的人反而被冷落。”
沈良心中冷笑。看来这种质疑在哪个年代都免不了。不过他也不生气,反而觉得这是个展示能力的好机会。
“金工程师,您刚才说的配方问题,我能看看吗?”沈良主动开口道。
“看看?”老金冷笑一声,“小伙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配方都是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反复试验得出的,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心血。”
“我知道。”沈良点点头,“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学习一下前辈们的经验。”
这话说得很谦虚,老金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堆图纸说:“你看吧,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
沈良走到桌前,仔细查看这些技术资料。只看了几分钟,他心里就有数了。
这些配方确实有问题。按照1980年的技术水平,他们的思路已经算是很先进了,但关键的合金元素配比存在根本性错误。特别是钼和钒的添加量,完全不符合后世的成熟工艺。
更要命的是,他们对热处理工艺的理解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要知道,特种钢材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处理,而不仅仅是化学成分。
“怎么样?”老金在旁边问道,“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沈良沉吟片刻,指着其中一张图纸说:“这个配方中,钼的含量是不是太高了?”
“太高?”老金一愣,“钼能提高钢材的淬透性和高温强度,加多点没坏处啊。”
“但是钼加得太多,会让钢材变脆,反而降低韧性。”沈良继续说道,“而且,您看这个热处理温度,我觉得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老金的脸色变了:“小伙子,你这话说得太轻松了。钼的作用机理我比你清楚得多,至于热处理温度,那更是我的老本行。你知道这个温度是怎么确定的吗?是我们做了上百次试验才得出的!”
“我知道前辈们的辛苦。”沈良依然保持着谦虚的语气,“但是,如果从微观组织的角度来分析…”
“微观组织?”老金打断了他的话,“你一个搞设备的,懂什么微观组织?”
沈良心中暗笑。看来这个金工程师确实有真本事,但思维还局限在这个时代的认知水平上。
“金工程师说得对,我确实不是搞冶金专业的。”沈良坦然承认,“但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接触过一些特种钢材的应用,有些心得体会,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心得体会?”老金冷哼一声,“小伙子,搞技术不是靠心得体会,是靠科学数据说话的。你要是真有本事,就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在默默观察着这场交锋。有些人同情沈良,觉得老金说话太刻薄;也有些人赞同老金的观点,认为这个年轻人确实太狂妄了。
刘建国想要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家都是为了项目好。沈同志刚来,先熟悉熟悉情况再说。”
“刘主任,我倒是有个想法。”沈良忽然开口道,“既然金工程师认为需要用数据说话,那我们不如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试验?”刘建国愣了一下,“什么试验?”
沈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建议重新设计一个配方,主要是调整钼和钒的含量,并且改进热处理工艺。如果试验效果好,说明这个思路是对的;如果不行,我甘愿接受批评。”
老金瞪大了眼睛:“你要重新设计配方?小伙子,你知道一次试验要花多少钱吗?光是原材料成本就要几千块!”
“我愿意承担责任。”沈良坚定地说,“如果试验失败,我主动申请调离项目组。”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敢下这么大的赌注。
刘建国皱起眉头。说实话,他对沈良也没什么信心,但既然人家敢承担责任,试一试也无妨。反正目前的研究已经陷入困境,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