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贵女拒当吸血包,寒门白眼狼急疯了 > 第208章 灾祸

第208章 灾祸(1/2)

目录

窗外的冬阳暖融融地洒在相拥的两人身上,为这静谧的暖阁镀上一层浅金。

辛久薇靠在萧珣坚实温暖的胸膛上,鼻息间是他身上清冽的松柏气息混合着淡淡的墨香,耳边是他沉稳有力的心跳,一下,又一下,仿佛敲击在她心间最安稳的鼓点。

沈知微那场龌龊的阴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激起涟漪,却终究沉入黑暗,被萧珣这座巍峨山岳轻易荡平。

而她,辛久薇,在这庇护之下,并非只是攀附的藤蔓。

她正以她的坚韧、她的智慧,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悄然扎下自己的根须,努力伸展枝叶,试图发出属于自己的微光。这一场属于女子的、不见硝烟的战争,她已初露锋芒,证明了自己绝非易与之辈。

然而,京城的天空,从不会真正平静。

荣昌公主的雷霆手段,沈家才女身败名裂闭门思过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日之间便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议论纷纷。沈家清誉扫地,沈巍告病不出,门庭冷落车马稀。与之相对的,是辛久薇声名鹊起。

“听说了吗?颍州辛家那位小姐,真真是个人物!沈知微那般精心设局,竟被她当场拆穿,还搬出了宫中的贡品纹样,硬是让公主殿下抓了个现行!”

“可不是!临危不乱,条理清晰,那气度,哪里像小地方来的?倒比许多京中贵女还强上几分!”

“听说安国侯老夫人和荣昌公主都对她赞誉有加呢!六殿下真是好眼光……”

“这辛小姐,虽说出身没落了点,但这品性、这才智,担得起未来皇子妃的身份!”

这些议论,或真心赞叹,或暗含探究,甚至不乏嫉妒,都如同无形的风,吹拂着辛久薇的名字。她从“攀附六皇子的破落户女儿”,一跃成为“品性高洁、才智过人、临危不惧”的典范。慈幼堂内,众人对她的态度更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尊敬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敬畏。安国侯老夫人甚至开始让她参与一些更核心的决策讨论,俨然将她视为得力助手。

辛久薇并未因此飘飘然。她深知,名声是把双刃剑。沈知微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捧得越高,摔得可能越重。她依旧每日准时前往慈幼堂,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库房账目,耐心细致地照料着孩子们,只是眉宇间,那份沉静中更多了一份经过淬炼的从容与坚定。

萧珣将她的变化看在眼里,深邃的眼眸中赞赏之色愈浓。这晚,他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军务奏报,踏入暖阁,便见辛久薇正伏在灯下,眉头微蹙,对着几份摊开的文书凝神思索。烛光跳跃在她莹白的侧脸上,勾勒出专注而认真的轮廓。

“在看什么?”萧珣走近,声音低沉。

辛久薇闻声抬头,眼中带着一丝凝重,将手中一份奏报递了过去:“殿下,您看看这个。是父亲从颍州加急送来的。”

萧珣接过,快速扫过,眼神瞬间锐利起来:“春汛提前,河堤多处告急?”

“是。”辛久薇指着另一份文书,那是她通过林静姝的渠道,从户部一位相熟的低阶官员处抄录来的部分简报,“父亲奏请朝廷紧急拨付修缮河堤、安置流民的款项。但户部的批复……含糊其辞,只说要‘详加勘验’‘酌情拨付’。可颍州的情况,根本等不起!父亲信中提及,已有小股流民开始聚集,若赈济和修缮不及时,恐生民变!”

她的声音带着急切和忧心。重生一世,她深知水利失修、赈济不利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前世颍州虽未遭此大难,但其他地方因天灾人祸导致的惨状,她并非没有耳闻。人相食,易子而食……那些触目惊心的字眼仿佛就在眼前。

萧珣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比辛久薇更清楚朝堂的积弊。户部掌管钱粮,向来是各方势力角力的重灾区。春汛赈灾款,这块肥肉,不知多少人盯着。所谓的“详加勘验”“酌情拨付”,不过是拖延和克扣的借口!他翻看着辛守业信中描述的灾情和流民状况,语气冷冽:“好一个‘酌情拨付’!吏部考功司郎中薛明漪,是二皇兄的旧人,其父薛崇义任户部侍郎多年,盘根错节,贪墨成性。这‘酌情’二字,怕是要等他们‘酌’够了私囊,才肯‘付’!”

“薛明漪?”辛久薇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她记得。沈知微在慈幼堂刁难她时,曾有一位依附沈知微的贵女,似乎就是薛家的小姐。“殿下,此事是否与沈家……”她敏锐地联想到刚被重创的沈家。

“沈巍虽告病,但清流之中,门生故旧众多。沈知微之事,沈家颜面尽失,薛明漪等人,难保不会借此机会,在别处给本王,给支持本王的人添堵。颍州是你父亲治下,克扣赈灾款项,既能中饱私囊,又能打击你父亲,间接削弱本王,一石数鸟。”萧珣的分析一针见血,将朝堂倾轧的险恶用心揭露无遗。

一股寒意夹杂着愤怒涌上辛久薇心头。她想起了前世辛家的惨状,想起了祁淮予的贪婪狠毒。但此刻,看着奏报上那些冰冷的、预示着无数百姓苦难的数字,她忽然觉得,祁淮予那种吃绝户的私仇,在这样关乎千万人生死的朝堂积弊、民生疾苦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狭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