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90章 办事立业,就在当下

第290章 办事立业,就在当下(2/2)

目录

所以现在连一个县都算不上的澎湖,日后可能会成为府,甚至直接变成省。

实际上,澎湖殖拓的速度确实非常快的。

原时空,澎湖殖拓是在万历末年来开始的,等到明亡的时候,澎湖就有十六万汉人人口了。

清廷在初期,执行了迁界禁海政策,后来又实行闭关锁国。

但等到了澎湖开埠后,人口迅速膨胀到了二百万。

没办法,宝岛的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天然深水港,漫长的海岸线,热带气候的高产粮食,这些都是人口增长的促进因素。

而和澎湖相隔的福建,又面临土地压力。

这种移民一旦开始,就会逐渐加速。

所以苏泽说澎湖可能会变成府,这也不是给张纯画饼。

现在去澎湖县担任提学,日后可能就是澎湖府的督学。

而且大量移民的涌入,必然也会带来教化工作。

总而言之,澎湖是能够出成果的地方。

而一份实打实的政绩,是日后升迁的重要保障。

张纯被苏泽说动,主动去吏部文选司报名了这个职位。

而这个时候,吏部文选司中候缺的举人,都认为澎湖是荒岛,所以张纯没有竞争对手。

按照苏泽说法,等到本月底陛下朱批后,张纯就会得到正式任命了。

朱俊棠和张纯是同舍好友,他还是不理解张纯的选择。

明明好不容易,历经艰难才考上了举人,后年就是贡试年了,为什么突然放弃?

张纯叹息说道:“思召兄,我在科举这件事上没有你那么高的天赋,沈师讲的东西我都跟不上,就是再考上几次,也绝对考不上进士。”

朱俊棠说道:

“明之兄还没有贡试,怎么就说这种泄气话。”

但是这句话说完,朱俊棠也没了多少底气。

科举这东西,自己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

国朝科举至今,相关的备考测试都已经很完备了,学业到底是什么水平,大概都能估摸出来。

沈鲤是科举高名次,又在国子监多年,在他的指导下,朱俊棠也没办法违心说出张纯一定能中这样的话。

张纯继续说道:

“后年才是贡试年,如果考不上又要蹉跎四年,我已经年过三旬,读书至今一事无成。”

听到这里,朱俊棠也低下头。

皓首穷经可不是说着玩的,科举就是这么残酷,就连徐渭这样才华的人,也和他们一起中的举人。

举人到进士,又不知道要磨灭多少人的青春。

张纯继续说道:

“苏师说的对,如今可是大争之世,可不能继续蹉跎时光了,所以我准备去澎湖试试。”

听完张纯的心里话,朱俊棠也不再劝说,而是说道:

“明之兄到了澎湖有什么想法吗?”

张纯说道:

“苏师说,育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化这件事也是水磨的功夫。”

“我准备到了澎湖,就按照养济院的办法,在澎湖创办公校,吸引幼童读书。”

朱俊棠问道:

“为何不从青年开始,从识字的人开始培育,不是更容易见成效?”

学官的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当地科举考试的成绩。

一县的举人越多,学官的工作就越好。

如果一个县几年都没有举人,那就说明当地教育工作失败,就会得到比较差的考评。

张纯说道:“这件事苏师也说了,就任澎湖这些地区,肯定不能按照大明文教昌盛的地区那样考评。”

“澎湖考评还是要文教之功为主?”

朱俊棠问道:“何为文教之功?”

张纯说道:

“我也请教了苏师,苏师说,上古先贤教育人才,都是因性施教,是为了让人成才。”

“明事理,养正气,格物致知。”

“科举之道,本应该是我们读书人施展个人抱负的途径,而并非奋斗的目标。”

“去澎湖的移民,本就是为了一口温饱,要不然谁也不会背井离乡的,他们也没有读书的条件。”

“我准备在澎湖创办小学,让幼童来小学开蒙,就算是不能科举,能读书识字,那也有教化之功,不负苏师的嘱托了。”

听到这里,朱俊棠也由衷的敬佩起来。

他也理解了张纯的焦虑。

他的同族张明远,前阵子因为玻璃窑厂的功劳,被皇帝恩旨嘉奖,赏赐了他锦衣卫百户。

这件事引起了引起了顺天府吏员的轰动。

虽然张明远这个锦衣卫百户不是世袭百户,也就是说他死了儿子没办法继承。

但锦衣卫百户是七品,张明远竟然就这样踏过了官吏之间的天堑。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顺天府的吏员们,他们积极寻找自己县内的特色产业,也想要重现张明远的“奇迹”。

别人都在进步,而自己还原地不前,这种焦虑自然让人烦闷。

张纯又说道:

“苏师也正在着手改革吏部选人之法,思召兄,我先入官场等你。”

朱俊棠的郁闷一扫而空,和张纯击掌后,也开始帮他收拾东西。

这时候,一名新晋举人拿着报纸,冲进了学舍之中喊道:

“思召兄!明之兄!吏部要改革举人选人大政了!”

这名新晋举人冲进来才发现,张纯竟然在收拾东西,他惊道:

“明之兄,你这是?”

张纯这时候也不用继续保密了,而是坦然说道:

“我已经放弃了贡试,参加吏部选官了。”

朱俊棠则拿过报纸,开始阅读上面的新闻。

报纸上自然不会刊登详细的改革方案,而是苏泽亲自写文,说明了举人选官之苦。

苏泽又列举了明初举人出身,最后成就事业的例子,鼓励举人出仕做事。

“办事立业,就在当下!”

就连朱俊棠看完,也觉得热血澎湃,恨不得立刻去选官,做出一番事业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