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 第356章 白轿如棺

第356章 白轿如棺(1/2)

目录

只见那新娘的轿子呈长条形状,由四名精壮小伙稳稳抬着,远远望去,竟如一口漆黑的棺椁缓缓移动。新娘与新郎皆着一身素白,连前来贺喜的宾客也无一例外,白衣如雪,腰间系着一条刺眼的白布,随风轻摆。

院门洞开,一眼望进去,里头赫然陈列着数十个花圈,白纸黑字,肃杀而诡异。唢呐声凄厉高亢,本该喜庆的调子却透着几分哀怨,仿佛不是迎亲,而是送葬。

直到新娘的轿子缓缓抬入府中,宁欣月这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她转头望向刘轩,眼中带着困惑:“夫君,这百济人的婚事,为何如此古怪?”

刘轩轻笑一声,解释道:“唐东半岛之人素来仰慕我华夏文化。前朝时,他们常遣使节入长安,表面上是朝贡称臣,实则暗中窃学我朝礼制。有一日,一名遣唐使拜访某位官员,恰逢那官员的百岁老母寿终正寝,正在操办‘喜丧’。那遣唐使不解其意,便问官员家中在行何事,官员回答:‘此乃喜丧。’”

说到此处,刘轩摇了摇头,略带讥讽道:“那遣唐使不明就里,竟将‘喜丧’误记作‘喜事’,归国后便依样推行。久而久之,半岛人的婚仪便成了这般模样——红事变白事,喜乐作哀声。”

宁欣月掩口轻笑,手掌在唇边停留片刻,眼波流转,轻声道:“夫君,我有些饿了,带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刘轩点点头,领着宁欣月与夏至穿过几条街巷,最终找了一家比较大的酒楼。百济人的语言源自华夏,似是华夏的某种方言,是以三人与当地人交流并无障碍。小二热情地将他们被引入单间,恭敬地呈上菜单。

见刘轩一气点下三十余道菜品,宁欣月黛眉微蹙,心中暗忖:夫君素来节俭,今日怎如此铺张?正疑惑间,小二已鱼贯而入,先奉上一盅清亮的海带汤,继而三十余个青瓷小碟次第排开。宁欣月定睛一看,那碟中之物不过拇指大小几块,不由莞尔:“原来如此。”

宁欣月转过头,问道:“夫君,今天你怎么不喝酒了?”

刘轩温声道:“这里的菜肴,不适合下酒。”他见夏至已用银针逐一试过了饭菜,便指了指桌面:“欣月,快尝尝吧。”

宁欣月拿起筷子,将各色小菜一一品过,忽而轻叹:“夫君,这不都是腌菜吗?难道百济之地,就没有其他菜肴可以下饭?”

刘轩摇头苦笑,眼中尽是无奈:“这个,真没有!”

饭后,三人返回太守府。刚踏入议事厅,孙志勇便匆匆赶来,行礼禀报:“启禀国主,前线传来军报。我军势如破竹,已推进至雄津一带。百济举国震动,集结三十万大军负隅顽抗。然我军将士奋勇杀敌,已将其主力击溃。百济国主扶余海东携太子扶余益宁仓皇北逃,现已遁入靠近高句丽的大儿城。其二王子扶余义安正收拢残部,退守王庭雄津,企图据城死守。”

刘轩负手立于地图前,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雄津方位,沉声道:“明日,朕要亲往雄津前线。”

孙志勇闻言立即拱手:“末将这就调遣海军陆战队精锐,沿途护送国主陛下。”

雄津城墙高垒深,三面环水,自古有‘半岛咽喉’之称”。自打百济建国后,便为其都城,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