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2)
上一世,是在山丹王子掌政的第十年,姜煦彻底打散了北狄的部落。
姜煦说起他对这个人的印象:“山丹十分了解汉人,他曾经专门到中原请了师父,学习我们的祖宗兵法。”
他长得倒是其貌不扬,个子小,身形不算壮,在他们北狄,崇尚力量和强壮,长成那个样子是会遭到嘲笑和欺负的。
山丹王子就是在欺辱中长大,然后凭借一身本事杀死了部落里的对手,爬上了高位。
可见他不是池中物。
裴青一顿骂:“什么玩意儿……他还学我们的东西?”
姜煦烤暖了双手,捂了捂胸口,平缓道:“今年怕是要打硬仗了,诸位可得有个准备。”
他走出营帐,一声鹰哨招来了他的海东青,给它喂了块冻肉,手臂一扬,将它放飞到天上。
雪白的海东青滑翔在漫天的雪里,迎着寒风,越飞越高。
华京城的雪从午后便开始不受控制,簌簌的落下,天地间就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傅蓉微搬了把椅子,捂着手炉,坐在廊下看雪。
迎春和桔梗怕她着凉,轮番劝她回屋,她不肯。
驿官冒着雪送了信来。
傅蓉微眼前一亮,问道:“谁的信?”
迎春把信护在怀中,撑着伞回到廊下,道:“少夫人,是华京来的信。”
傅蓉微眼中的神采一黯,默默地拆了信,是颍川王妃林霜艳的回信,但信中内容却是封子行所写。
封子行在信中详述了有关南越来使的事情。
南越国君亲笔手书诚恳认错,并应我朝要求,岁贡再加三层,更遣送了一位皇子进都为质,以示臣服。
封子行还特意提了一句,是萧磐向皇上提议接南越质子进都的。
简短的一封信,封子行字词斟酌,无一句废言,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意。
——萧磐提议接南越质子进都?
傅蓉微一时不解其中意思,但上了心。
值得一提的是,封子行末尾说来信的火漆有拆过的痕迹,委婉地警告姜煦发疯不要拉他一起下水。
傅蓉微把信压在枕下,一头雾水的思量了片刻,靠着引枕睡过去了。
再睁眼是被一声鹰唳惊醒的。
一时分不清是梦是醒,她踩着绣鞋推开窗,便见墙头上,一身白羽的海东青抓着柿子树的枝头,正在啄树上的果子,它不吃素,但却顽皮地把霜红的柿子啄成一地的烂浆。
院子下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傅蓉微忽然惊觉,此情此景竟与她的前几日做的画重合到了一起。
柿子原来已经熟透了。
傅蓉微明白了海东青来的用意。
她回屋翻出前些日子画的那一幅雪柿图,折了三折,卷起来,用油纸密密实实封住了,挂在海东青的爪子上。
傅蓉微让人到厨房要了一盘生肉,学着姜煦之前在家喂它的架势,把肉切成段抛到空中,被它稳稳的接住,生吞进肚子里。
海东青吃饱喝足,餍足地拍着翅膀回程。
姜煦接了海东青带回来的画,展平铺在桌子上,将折损的地方压平,落款处引着“栖桐君”三个字,是姜煦曾送给她的印章。
笔墨浓艳的柿子果下,卧着一只眼睛漆黑的白兔。
姜煦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只雪白的兔子,眉一弯,笑了。
华京城的雪终于停了,此时已经入了夜。
月光从云层后探出了头,雪月互相辉映,人间一片银光。
家家户户都关上了门窗,在家里燃气碳火,准备过冬。
孙舟远还在府衙里,听着手下回报城里的情况。
——“已经按家按户送去了今年的新炭,过冬的棉衣也都准备妥当,粮仓里还攒了点富余,万一谁家粮不够,倒是能再支点……”
孙舟远在书房里踱着步,问道:“馠都拨下的镇北军军饷呢?”
手下回道:“昨日刚到,可惜大雪封了路,进不了山,单独放着,等明日天晴了,我们扫清了山路,居庸关回派人回来运的。”
孙舟远点了点手指:“入了冬,军饷就是前线战士的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拨出兵力,好好守着,也告诉家军饷的主意。”
手下回:“明白。”
孙舟远处理完了政务,才传了轿子回家。
孙氏在府门前挂了灯笼等丈夫回家,一儿一女穿着厚实的棉衣,在院子扑雪玩。
两个孩子咯咯地笑着。
丫鬟无奈地追着,护得了这个,护不了那个。
孙氏踩着凳子亲手挂了四个灯笼。原本热热闹闹的院子,在她挂完灯笼下来时,忽然拉长了一段寂静。
孩子的闹声消失了。
丫鬟也没有任何声音。
孙氏疑惑地转头望去,只见丫鬟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而两个孩子已不知所踪。
院子里一片空寂,雪地上,除了刚刚孩子打闹的痕迹,连一层脚印都没留下。她的两个孩子,无声无息的丢了,仿佛人间蒸发一般。
孙氏怔了须臾,颓然倒地,一声凄烈的哭叫撕破了静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