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书福(2/2)
2002年,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不久的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兴奋地对员工们宣布:“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在当时,沃尔沃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技术的瑞典汽车品牌,而吉利只是一家刚刚起步的中国民营企业,两者的实力相差悬殊。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曾是行业标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先奔驰、宝马、奥迪,80年代仍与奔驰、宝马并驾齐驱。但90年代末被福特兼并后,因管理独立性受限陷入发展瓶颈,产量停滞并被宝马赶超,唯有安全性始终领先同行。
在外人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把这比喻为“蛇吞象”。但李书福却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沃尔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品牌,与吉利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将极大地提升吉利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吉利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书福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谈判过程。谈判的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双方准备的资料和谈判记录重达几十公斤。在谈判过程中,李书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吸收与掌握问题、财务风险、中欧文化差异以及跨国治理等。
但李书福没有退缩,他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带领谈判团队逐一克服了这些困难。2007年,吉利借底特律车展向福特表达收购意愿,正式启动并购沃尔沃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福特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业务,李书福抓住机遇,完成融资筹备,并组建了包含国际知名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专业团队。
项目团队与福特开展大量信息交换,构建完整的财务预测模型,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制定收购后的运营管理计划。2010年8月2日,双方在伦敦完成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交割。此次收购,吉利获得包括沃尔沃全球商标权、10个产品及平台、4个整车厂、发动机与零部件公司、3800人研发团队、全球2000多个销售网点,以及1万多项专利在内的核心资产。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代表。国际汽车产业并购不易,融合更难。外有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分手的前车之鉴,内有上汽整合韩国双龙失败的教训近在眼前,但李书福以非凡的智慧和胸怀,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几年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互相支持、资源互补,在集团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协同效应,不仅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复兴,而且推动了吉利汽车的销量和品牌“向上”。
全球化布局与多元化发展
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推进吉利的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发展战略。2017年至2019年间,李书福带领吉利先后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和莲花汽车51%股份,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并与sart在华成立合资公司持股50%。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吉利在整车制造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大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教育领域,吉利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1997年开办工厂的同时,吉利创办了学校。截至2019年,建有北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设立了1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超2亿元教育扶贫资金,超过1万人次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走上就业岗位,累计培养人才15万人。李书福认为,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发展教育,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为吉利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017年开始,李书福多元化的重心移到了汽车之外,涉及软件、芯片制造、工业互联网、手机制造、出行平台、新能源车换电、卫星行业、通用航空领域等。他成立和投资了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芯擎有限公司、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曹操出行、换电出行品牌睿蓝汽车、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太力飞行汽车等。截至2025年6月25日,李书福创立和投资的上市企业已达10家。
李书福致力于融合铁路网、互联网,组建智慧立体化出行生态。携手腾讯、中铁总公司成立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重大项目合作。吉利控股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车家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5G和V2X、边缘计算等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多元化发展,吉利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李书福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的家族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十一,而他本人在2009年胡润慈善榜排名第十四。李书福致力于教育与公益事业,其产业扶贫入选2018年“企业扶贫50佳案例”。
在教育扶贫方面,吉利设立了超2亿元的教育扶贫资金,帮助超过1万人次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走上就业岗位。李书福深知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些孩子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其他公益领域,李书福也积极参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李书福还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截至2017年,在李书福35件公开提案中涉及“汽车”的有14件,占全部提案的40%,居首位。“民生”“交通”“法制”各5件,并列第二。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李书福带来与“双碳”战略落地相关的提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累计21年,李书福充分显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李书福常说:“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吉利的努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让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低调回归与教育坚守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李书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多个国际化汽车品牌的重要活动,基本都由职业经理人抛头露面,李书福也没有出现在路特斯、极氪等公司的美股上市公开仪式照上。然而,2024年他重返故乡台州的举动,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此次重返台州,李书福透露,他带着集团全体管理层来到了吉利第一座工厂,重温吉利的发展历程,凝聚发展共识。他还专程去了吉利兴办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并客串授课老师,给学生代表们上了一堂书福公开课。李书福坦言,此次重返台州最看重的就是发展教育。目前,吉利旗下已经有六所学校,他本人近些年大约有20%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
在课堂上,李书福对学生们说:“你们总是捧着一本书,然后就考试。过去十几年,你们考试考得不少了!学习不是为考试而学,你们以后不能这样。在吉利的学校,考试不重要了。吉利体系的大学要培养有真本事、硬功夫的学生。”李书福对教育的重视,源于他本人的经历以及吉利企业创业历程中对人才的渴望。他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李书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为吉利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
从1982年创业至今,李书福已经在商海拼搏了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里,他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挑战,但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如今,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李书福也成为了备受尊敬的企业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李书福和吉利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