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刘几的质疑(1/2)
第247章刘几的质疑
杨安国压下激动,开口道:“三局两胜未分高下,看来还需加试一场,以定胜负了。”
“杨学士所言甚是。”
胡瑗缓缓开口:“不知加试何题?诗题?赋题?抑或论题?”
他特意在前两者上略作停顿,太学体在时务策上不好发挥,但其在诗赋上的奇崛诡丽丶堆砌典故,仍是其最锋利的武器。
杨安国岂能不知胡瑗心思?
他立刻看向欧阳修,欧阳修面无表情,便已经是示意不宜诗赋了。
杨安国心中了然,说道:“诗赋之作,虽关才情,然于今日考校实务真才,恐未尽显。不若再加试一道论题,以观双方学子对经史大义丶治道根本之洞见,如何?”
胡瑗目光扫过刘几,见其眼中颇有自信,显然对论题也极有信心。
论题虽不如诗赋那般利于太学体发挥,但写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比普通文体要好的,胡瑗终究是想要堂堂正正地压服国子监,所以此时也不好反对,免得被人指摘。
而且胡瑗对于爱徒刘几很有信心,他认为哪怕是比试论题,刘几也不会输.索性就顺水推舟,让国子监输得心服口服。
“可。”
胡瑗略一沉吟,颔首道:“便依杨学士之言,以论题决胜,只是不知加试几道论题?”
欧阳修这时候说道:“已比试了三个时辰,一道论题便可。”
众人都无异议。
主裁老儒见状,说道:“既如此,请双方稍候,老夫等即刻拟定论题。”
堂内,刚刚因时务策结果而起的波澜尚未平息,最后的决战已在酝酿。
陆北顾丶程颢丶程颐三人交换眼神,皆看到彼此眼中的斗志。
最后一道论题,将决定今日这场文脉之争的最终结果!
论题的题目很快揭晓。
——《仲达论》。
“仲达论?”
题目一出,堂内顿时响起一阵议论。
仲达虽然只是字,但所有人都知道,作为史论出现的这两个字,有且只有指一个人,那就是司马懿,司马仲达!
此人一生功过,毁誉参半,在儒家正统史观中,其几乎是与“忠臣”二字绝缘的典型反例,然而其隐忍权谋丶奠定西晋基业的功业,又令人无法忽视。
以其为题作史论,能阐发的方向非常多,诸如“忠义”丶“权变”丶“王道”等等,随便一下想就是一大堆,而且每一个都能看出学子的立意高下与学问根底。
不得不说,作为史论题目,可谓妙极。
胡瑗放下心来。
刘几擅长的,太学体那奇崛险怪丶标新立异的风格,在此类论题上最能大放异彩。
杨安国则心头一紧,担忧地看向陆北顾三人。
程颢与程颐对视一眼,神情都变得极为凝重,在他们看来,此题核心在于“忠奸之辨”,正是濂溪先生“诚”丶“仁”之学可大放异彩之处,但如何立论既能切中要害,又不落俗套,还要力压太学体的锋芒,难度极大。
陆北顾心中却是念头飞转。
司马懿后世评价虽多贬斥,但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其对三国时代的巨大影响,绝非一个简单的“奸臣”标签所能概括。
这题,大有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