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265集:布庄的新花样

第265集:布庄的新花样(2/2)

目录

苏掌柜急得直搓手:“夫人息怒,这是……这是不同的。”他指着披风下摆,“您看,李小姐这件用的是盘金绣,您那件是平针绣,针脚不一样的。”

张夫人哪里肯信,正要发作,清沅忽然走上前,将披风从婉卿肩上取下,又从柜里取出另一件孔雀蓝披风:“夫人您瞧,这件才是您的。”她将两件披风并排放好,“李小姐的用了十八色线,您这件加了银线,在灯下看会泛银光呢。”

张夫人凑近细看,果然见那件属于自己的披风上,孔雀尾羽间藏着细密的银线。她的脸色渐渐缓和,忽然笑道:“还是你们想得周到。”

婉卿摸着自己的披风,忽然轻声道:“其实……我原想让绣娘在孔雀旁加朵玉簪花的,可苏伯伯说张伯母喜欢素净些的。”

这话倒让张夫人笑了:“傻孩子,各有各的好。”她忽然转向苏掌柜,“明日我要给我那孙儿做件周岁礼服,也用这观绣的法子。”

待客人散去,苏掌柜看着满地狼藉,忽然长长舒了口气:“今日若不是你,我这老脸可就丢尽了。”清沅正收拾碎瓷片,闻言笑道:“其实我早想到会有客人撞款,所以让绣娘在每件衣服的衣角都绣了不同的小记号。”她指着婉卿披风的内侧,那里藏着朵极小的兰草,“李小姐属兔,兰草是她的生辰花。”

苏掌柜看着那兰草,忽然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二十年前刚开布庄时,不过是想让街坊能穿上体面的衣裳,却没想过有朝一日,这小小的布庄竟能让穿绫罗的和穿粗布的都满意而归。

秋意渐浓时,锦绣庄的名声竟传到了州府。知府夫人特意派人来,说想订套过冬的锦袍。清沅琢磨着,寻常的花鸟绣怕是入不了知府夫人的眼,正犯愁时,忽然看见账房窗台上那盆文竹——叶片纤细,却自有风骨。

“有了!”她提笔在纸上画起来,笔尖勾勒出文竹的疏影,旁边添了行小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三日后,知府夫人亲自来到布庄。当看见那绷在架上的墨色锦袍,袍角用银灰丝线绣出的文竹时,这位见惯了奇珍异宝的夫人,竟久久说不出话。良久,她才抚着锦袍轻叹:“这竹子……像是活的。”

清沅在一旁笑道:“夫人若是喜欢,还能在领口绣两句诗。”

知府夫人转身看向她,目光里带着赞许:“你这丫头,倒比那些老绣工更懂风雅。”她忽然问道,“听说你们连粗布衣裳都给绣花样?”

“是呢,”苏掌柜接口道,“前几日还有个货郎,让给孩子的虎头鞋绣对小老虎。”

知府夫人闻言,忽然朗声笑起来:“好,好得很!做生意能做到这份上,不容易。”她指着那锦袍,“就按这个样子做,诗就绣‘虚心竹有低头叶’。”

送走走知府夫人,苏掌柜看着清沅,忽然从柜里取出个红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支雕花银簪,簪头是只展翅的凤凰。“这是你娘当年的嫁妆,”他声音有些沙哑,“她说若是你有天能撑起这布庄,就把这个给你。”

清沅捏着那银簪,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忽然想起娘临终前的话:“沅儿,衣裳不光是蔽体的,更是人心上的花。”她抬头看向苏掌柜,眼眶亮闪闪的:“苏伯伯,咱们明年开春,再添个染坊好不好?让客人自己选颜色,自己挑花样。”

苏掌柜望着窗外,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却吹得布庄里的铜铃叮铃作响,像是在应和。他忽然笑道:“好啊,到时候让你当大掌柜。”

暮色漫进布庄时,最后一个客人提着新做好的衣裳离开了。绣娘们收拾着针线,伙计们擦着柜台,清沅坐在账房里,指尖划过账本上那些越来越密的字迹。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那支凤凰银簪上,仿佛有细碎的光在流动。

她忽然想起刚到布庄那年,苏掌柜教她辨认丝线,说这世间的颜色,就像世间的人,各有各的好。那时她不懂,如今看着这满堂的锦绣,看着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心意,忽然就懂了。

原来所谓新花样,从来不是什么奇技淫巧,不过是把客人放在心上,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罢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