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边关大捷(2/2)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瞬间在死水般的朝堂上激起了滔天巨浪!
“……臣镇北关守将赵崇武泣血拜表:戎酋塔拉卓余孽纠结数部,趁夜大举围攻。关城危殆,将士浴血!幸赖陛下洪福,天佑大楚!有义士‘谢云’,年未弱冠,勇冠三军!先于万军之中,效法古之荆轲,诈降近身,复斩敌酋于帐下!更于城破之际,智焚危墙,诱敌深入,亲率死士潜行,再刺新酋于阵前!临敌之际,戎将斥其无信,谢云昂然对曰:‘吾乃蛮夷也!’其气概之豪烈,智勇之绝伦,闻所未闻!戎贼丧胆,溃退百里!镇北关赖此得以保全……”
当值殿太监用尖细却难掩激动的声音,将这封沾染着北境风霜与血腥气的捷报高声宣读完毕。
短暂的死寂之后,整个紫宸殿如同被点燃的油锅,轰然炸响!
“天佑大楚!陛下圣明!”
“壮哉!谢云!真乃国士无双!”
“万胜!镇北关万胜!”
“哈哈哈!‘吾乃蛮夷也’!痛快!太痛快了!对付戎狗,就该如此!”
文臣武将,无论派系,此刻都难掩脸上的激动与震撼!两次刺杀敌酋,智勇双全,更在阵前喊出如此解气又霸道的宣言,这“谢云”的事迹,简直如同传奇话本里的英雄活生生走到了眼前!尤其是那句“吾乃蛮夷也”,更是被武将们反复咀嚼,引为痛快淋漓的经典!
龙椅之上,皇帝叶知琛浑浊的眼睛里也爆发出异样的光彩。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脸上露出难得的、带着一丝真切的赞许笑容。
“好!好一个‘谢云’!好一个‘吾乃蛮夷也’!”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中气不足,却异常清晰,“江山代有才人出!此子智勇,不逊古之名将!传朕旨意:擢升谢云为镇北关副将,赐金甲一副,良驹百匹,黄金千两!待其班师,朕要亲自召见,重重封赏!镇北关守军,一体有功,着兵部、户部议功行赏,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满朝文武齐齐躬身,山呼海啸般的颂扬声几乎要掀翻殿顶。
许府,书房。
浓重的药味弥漫在空气中。许淮沅裹着厚厚的裘氅,靠在软榻上,脸色苍白如纸,正剧烈地咳嗽着,一方素白的丝帕掩在唇边,很快便洇开点点刺目的猩红。
冬生侍立一旁,眼中满是忧色。
这时,一个不起眼的小厮快步进来,在冬生耳边低语几句,将一份誊抄的军报简报递上。
冬生接过,匆匆扫了一眼,脸上瞬间涌起巨大的惊喜!他几乎是冲到许淮沅榻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少爷!少爷!镇北关……大捷!谢……谢特使她……她又立下不世奇功了!阵斩敌酋,力挽狂澜!陛下龙颜大悦,重赏擢升!”
许淮沅的咳嗽声猛地一顿。他抬起眼,那双因久病而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眸中,瞬间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他一把抓过冬生手中的简报,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文字——“诈降近身”、“再刺新酋”、“智焚危墙”、“吾乃蛮夷也”……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簇火苗,点燃了他眼底的笑意和无法言喻的骄傲!
他仿佛能看到那个身影,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是如何的狡黠如狐,是如何的勇猛如虎,是如何在绝境中爆发出令天地失色的光芒!那句“吾乃蛮夷也”,更是让他几乎能想象出她当时那副气死人不偿命的痞帅模样。
“咳咳……好……好……”许淮沅放下简报,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极其温柔又骄傲的弧度。剧烈的咳嗽再次袭来,他用手帕紧紧捂住嘴,肩头剧烈耸动,但那弯起的眉眼,却盛满了星辰般的光亮。他低声笑骂了一句,声音带着宠溺和无限的自豪:
“这个小……骗子……干得……真漂亮……”
燕王府,书房。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书房内只点着一盏昏暗的羊角灯。叶景珩负手站在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目光如同鹰隼般锁在“镇北关”三个字上。
月七垂手立在一旁,低声汇报,“……确认无误,王爷。阵斩塔拉卓余孽新推首领的,就是那个‘谢云’。手法干净利落,与之前刺杀塔拉卓如出一辙。那句‘吾乃蛮夷也’,更是……嚣张至极。镇北关上下,已视其为战神。”
叶景珩的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镇北关的位置,最终停在代表冀京的地方。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玩味的笑意,如同终于锁定了猎物的猛兽。
“谢云……乌鹊……”他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好一个金蝉脱壳!好一个瞒天过海!许淮沅啊许淮沅,你藏得好深……也藏得好妙!”
他猛地转身,玄色蟒袍在昏暗的光线下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月七,备马!本王要亲自去一趟镇北关!这只搅动北境风云的‘乌鹊’,本王……要定了!”
琼华殿。
安平公主叶菀正对镜梳妆,铜镜中映出一张清丽绝伦却带着一丝疲惫的脸庞。侍女知夏脚步轻快地走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低声将镇北关大捷和“谢云”的事迹细细禀报。
当听到“诈降近身”、“再刺敌酋”、“智焚危墙”以及那句石破天惊的“吾乃蛮夷也”时,叶菀执簪的手微微一顿,随即,一抹极其明亮、极其真切的欣喜笑容在她唇边绽放开来,如同冰山上骤然盛开的雪莲,照亮了整个内室。
“好!好!好!”叶菀连说了三个好字,眼中闪烁着激赏和棋逢对手般的快意,“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人!乌鹊……不,现在是谢云了……她当真是上天赐予本宫最锋利的刀,最意外的惊喜!”
她放下玉簪,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天空,声音带着一种压抑已久的激动和即将破茧而出的决绝。
“知夏,你看到了吗?她在那等绝境之中,尚能翻云覆雨,以弱胜强!这份智勇,这份不羁,正是本宫最需要的力量!”她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知夏,“我们在朝中的布置,在宫内的经营,已近完备。如今,只差一股能搅动乾坤、足以震慑那些老顽固和边军悍将的外力!”
她指向北方,指尖仿佛带着无形的锋芒:“谢云,就是这股外力!她在北境的声望,她手中的兵权,她那份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蛮夷’之心,都将成为本宫手中最有力的筹码!有了她,本宫这盘棋……才算真正活了!”
叶菀的眼中燃烧着野心的火焰,声音却压得极低,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告诉我们在镇北关的人,不惜一切代价,暗中襄助谢云,助她稳固地位,更要让她明白,谁才是她真正的同道之人!这大楚的江山,是该换一种颜色了!”
史官阁。
墨香萦绕,竹简铺陈。数位白发苍苍的老史官,正伏案疾书,将今日震动朝野的镇北关大捷,郑重地录入青史。
笔锋落下,力透竹背。
“永昌五年初冬,戎酋余孽复寇镇北关,势如潮涌,关城几殆。有义士谢云者,年未及冠,勇毅绝伦。先效专诸之志,诈降刺酋于万军;复行孙膑之谋,焚墙诱敌,潜行再毙新酋于阵前。当戎将斥其无信,谢云昂然曰:‘吾乃蛮夷也!’其声震四野,戎贼为之夺气,遂溃。云以匹夫之怒,挽狂澜于既倒,其智勇兼备,不羁于俗,世所罕见。帝闻之,大悦,擢为副将,厚赏三军。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在民心不在金汤。然当豺狼环伺,社稷倾危之际,亦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蛮夷’之语,非礼也,然其气贯长虹,其志慑敌胆,岂非‘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之谓乎?谢云之横空出世,如流星划破长夜,虽其行迹诡谲难测,然其功在社稷,利在生民,青史斑斑,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唯叹:民心所向,即为长城。”
笔锋停驻,墨迹未干。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古老的竹简上,将那些记载着血火、智勇与不羁的文字,镀上了一层永恒的金辉。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而“谢云”这个名字,连同那句惊世骇俗的“吾乃蛮夷也”,已然化作其中一朵最耀眼的浪花,注定将被后世反复提及、咀嚼与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