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他要去逮一个人(1/2)
急报进京的次日就是大朝会,金銮殿上,列位臣公位列朝堂,开局就云广□□的事情陷入胶着,大臣们各抒己见,各不相让。
“云广土司大逆不道,小小边陲蛮夷,都为开化,竟敢犯我大齐天威,杀我百姓,夺我城池,陛下,此战必打!投敌的郡守该杀!”
“对,打,必须打,还请陛下下旨,尔等愿赴云广擒贼首,杀叛臣,为君分忧!”
“陛下,为我大齐国威,此战必开啊陛下!”
“陛下,末将愿为先锋,替陛下扫清障碍……”
这是以武将军机为首的主战派。
“陛下,此役不可开啊,陛下,先不说各地土司都看着我大齐态度,便只说如今,我大齐看着是国富民强,可内里其实国库空虚,年前西边旱东边涝,西北边关更是旱的颗粒无收,为保西北边关安稳,朝廷免了西北三郡赋税,又调拨二百万两赈灾安民,稳定军心;随后秋末,户部又调拨了五十万两大修了浊河,免于浊河溃堤百姓生灵涂炭;还有……”
面对主战派的群情激奋,户部尚书手持玉圭跪在大殿中央,满心苦楚的数过去年花钱的一桩桩一件件,说的也是声情并茂,“陛下,如今国库不丰,经不起大军南征压境啊陛下!”
随着户部尚书深深拜俯下去,朝堂之上的大臣队列中迅速又出列几位,跟着一掀衣摆重重拜俯,口口声声都是劝谏。
“陛下,尚书大人所言甚是,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大齐虽富饶,这两年来却多地遭逢天灾,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陛下,大军南征,不是单单诸位将军悍勇,无畏生死就可的,如今我大齐国库,怕是经不起大军压境南行人啊陛下!”
“万望陛下三思……”
金銮殿上高高端坐在龙椅上的帝王,视线透过头顶冕冠上垂落的珠帘,望着壳疼。
下头的大臣们依旧争论不休,现场就跟有几百只鸭子在嘎嘎乱叫一般,皇帝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揉捏额角的手,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了龙椅的扶手上。
啪的一声,其实声音并不大,在这杂乱且激奋的争论中,在这偌大的大殿里,其实根本掀不起什么水花,应该是谁也听不见的,可惜偏偏在场所有的人都听见了。
声音才落下,刚刚还争执不休的双方立刻一静,现场所有的大臣,从前到后,顷刻间全都哗啦啦跪了下去,齐声告饶,“陛下息怒。”
扫视下头战战兢兢跪了一地的大臣,皇帝叹息。
“列位臣公,今日大朝,诸位一来就争论不休,不是战便是说朕的国库空虚,怎么,难道朕的王朝真就这么不堪?朕这个帝王真就这么无能?朕的大齐,上上下下真就千疮百孔,没有一件好事了吗?”
这话说的很重,听得在场所有的人心里俱都一惊,这样的话,这样的罪名,底下的他们谁也担当不起。
臣子们纷纷诚惶诚恐,俯首扣头,“陛下,臣等不敢,陛下明君,大齐盛世太平,是臣等无状,陛下息怒,陛下保重龙体,万万息怒啊!!!”
这下子不仅仅是朝臣们了,便是伺候在龙椅两侧的太监都纷纷跪地,都跟在场所有臣公们一样,整个身子紧紧贴着地面哐哐扣头,口称不敢息怒。
帝王之怒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他们越是这样,皇帝越是堵心,视线扫过下头乌泱泱的一圈,却呵的一声嗤笑开来。
偌大的大殿如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上头九龙椅上帝王的嗤笑声,空旷,胆寒。
下头跪趴的臣子们,悄悄摸摸的微微侧头,看向自己身周左右的同党同僚,眼里彼此交换着信息。
司农局的大司农得到最前头左相的示意,他干咽了下口水,却不得已在左相催促的眼神中,战战兢兢的手持玉圭,跪行到大殿中央启奏的红毯之上。
“启禀陛下,为臣有本启奏。”
皇帝挑眉,身为帝王虽是九五至尊,却也不能由着性子随意的任性妄为,瞧着下头跪了一地的朝臣,他心里再憋闷有气,也是需要台阶下,缓和过眼前的场面的,总不能让大臣真碰死朝堂,给自己扣个暴君的帽子吧?于是皇帝大手一挥,肃穆着一张脸冷冷发话。
“噢?大司农有何事启奏?”
大司农目光不动声色的落在前头依旧趴伏在地的左相身上,见对方头颅微点,大司农心里不由苦笑,他知道,今日这只出头鸟自己是当定了,为了家人家族,为了前程官位,他也只有硬着头皮上。
“启禀陛下,为臣这里今早刚刚得到西南佳报,因着云广的争议还没来得及启奏陛下。
陛下大喜,经过三年来岳州郡守推广实践,前干国公府谢家子弃妻,苗疆尊女余氏,改良的稻种试种大获成功,据加急奏报的折子上所言,岳州郡守称新改良的稻种,一年可丰收两季不说,亩产甚至足有七百余斤!除此之外,由谢家子敬献的曲辕犁,岳州全郡上下试验后效果显著,比以往我大齐地犁提高了三倍速度,陛下,这是上苍赐福陛下,赐福我大齐,是祥瑞之兆啊陛下……”
赶紧把自己昨日才接到的加急喜报汇报上来,大司农满心希望,陛下看在这粮食高产的份上,看着农具革新且效果显著的份上,能平息因云广所生的怒火。
以此同时,没等惯会抓住时机的大臣们,瞅准机会,不等皇帝发话,一个个脸上就洋溢起笑容,所有大臣齐齐的再次磕头,口称吾皇万岁万万岁。
上头九龙椅上的皇帝,听完启奏后,听到臣下们的恭贺,听到是难得的好消息,还是粮食增产的好消息,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意,挑挑眉,嘴里下意识的低喃一句,“前干国公府谢家子弃妻?苗疆尊女余氏?那个余氏……”
能在朝廷里当差,且能有资格进得朝堂参加早朝的大臣,哪一个不是人精子?又有哪一个不会看人脸色的?
论起揣摩圣意,怕是连比他们谋划官路更加尽心。
见到上首的皇帝态度微微转变,心情好了那么一丢丢,户部尚书也忙立起身子,手持玉圭急忙谏言。
“启奏陛下,还不止如此,为臣这也有一个喜讯还没能来得及禀报陛下。
同样是今早收到的西南佳报,苗疆的互市这三年来发展的很好,得利甚至已经超过了燕云郡与高句丽那边的互市,今年光之三江一县,交上来的赋税就比整个岳阳郡都多,且更是因为去年稻子双产大获成功,只三江一地,稻米税收就有X石!岳阳郡粮满仓啊陛下!这是天佑陛下,天佑我大齐王朝啊!”
所以说陛下您老人家莫急莫恼火,咱们大齐还是有很多好事的!
户部尚书心里默念,嘴上说着那是头头是道,还连连磕了三个头来谢天谢地谢陛下。
只是他这巴结讨好,见风使舵的模样,看得边上的镇国公都暗自咋舌,心里不由就骂了声麻麻皮。
这货该死的可恨,明明刚刚还是他自己亲口说,他们大齐国库不丰,经不起大军奔赴兴南开战呢,结果好嘛,陛下一怒,转眼间,这货就睁眼说瞎话的跟他们说,西南三江税收丰厚还粮满仓?
特么的,这态度未免转变的也太快了些吧?如此墙头草的态度,他也不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以镇国公为首的武将集团心里愤愤不平,心里直骂娘,可架不住上头的陛下不吭声,脸上的笑容还越发的显。
镇国公恼火,也是个暴脾气,当即抱着玉圭一样跪行出列,哐哐磕头完就声情并茂道:“陛下,既然尚书大人跟大司农都说我岳阳郡上下丰收,粮满仓,足可见我大齐还是国力雄厚的,如此,与云广此役自然打得,陛下,为臣自请出战,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皇帝语结……
户部尚书一派傻眼……
最终所有的争执,还是在皇帝的发话中暂时压制了下来。
帝王心不可测嘛。
“列位臣公都是爱国忠君之士,朕知各位臣公的顾虑,诸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都是为了大齐江山尽心竭力的,诸位的心思朕知了,只这开战与否,却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下定论的……”
“陛下!”
镇国公见皇帝又用上了惯用的拖字诀,镇国公急了,还待再说,皇帝却一挥手制止道:“镇国公也无需再言,容朕再考虑考虑……今日便且散了吧,朕累了。”
事急则缓的道理,当了这些年的帝王,他真的是太懂了,而且,对于云广的叛乱,对于西南的功绩封赏,其实他的心里其实早已经有底了。
挥手示意退朝,心里已经有所头绪的皇帝大踏步拂袖离开,大殿上跪了一地的大臣们这才相互搀扶着起身,摇头的摇头,叹息的叹息,最终却全都静默不语,鱼贯而出的步出大殿。
站在大殿首位上,最接近九龙椅位置,却从今日开朝起就一直当哑巴人,大家吵他装听不见,大家跪他也跟着跪的誉亲王,看着那些争论不休,各有派系的文武大臣几乎都走了个干净,大殿里也只剩下小猫两三只的时候,他这才掸了掸朝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瞧着刚才争论双方所站的位置嗤笑一声,这才擡脚往大殿外去。
这有的人啊……啧啧。
轻轻摇头,脸上挂着一丝讥讽,心里才想着呢,一只脚也才踏出大殿呢,早就得了吩咐侯在大殿门口的中年太监,忙就朝着誉亲王走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