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切都在进行(1/2)
幼儿园重建,村里的孩子们,就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麻雀,每天都呼啦啦涌向工地。
黄土坡上的风带着夏末的燥热,卷着尘土扑在孩子们晒得黝黑的小脸上,却吹不散他们眼里的雀跃。
孩子们的小脑袋挤成一团,期盼着有一天能坐在明亮干净的教室里上课,跟相册里的知青一样有文化,他们一个挤着一个,鼻尖几乎要贴到刚砌起的砖墙上。
“二丫你看,这砖缝比祠堂的墙平多了!”
二狗踮着脚尖,手指在砖缝上划着直线,粗布鞋底把脚下的黄土碾出浅坑。
二丫的红头绳被风吹得缠在树枝上,她拽了半天没扯下来,索性任由它飘着,指着脚手架上的瓦匠师傅喊。
“我娘说新教室的梁是松木的,比我家的房梁还粗,能站得下三个我!”
姜秋实提着给工地送水的木桶路过时,总能被这阵喧闹绊住脚步。
瓦匠师傅们赤着膊,古铜色的脊梁上淌着汗珠,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带头的王师傅正站在脚手架上,手里的瓦刀敲出当当的脆响,每一块砖都被他用瓦刀敲得严丝合缝。
“这砖地蘸足了泥浆,不然冬天漏风!”
他的声音混着风声传下来,陆战霆在底下应着,把摞得齐腰高的红砖,又往脚手架边挪了挪。
陆战霆的手掌已经看不出原本的肤色,新磨的水泡叠在旧茧上,有的地方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泥浆。
姜秋实把水瓢递给他时,发现他握瓢的手指在微微发颤。
“歇会儿吧!”
她把木桶往他脚边放了放,“我刚从伙房借了点红糖,冲碗糖水给你。”
“不用。”
陆战霆仰头灌了半瓢凉水,喉结滚动的弧度在脖颈上划出清晰的线条。
“你快去食品厂吧,王师傅说今早要教选酸枣!”
他的目光落在她被风吹乱的刘海儿上,伸手想替她拨开,指尖刚要碰到发丝又猛地缩了回去,转身扛起扁担往砖堆走,背影在夕阳里拉得很长。
食品厂的筹备比盖房子更像在拆乱线团。
村东头那两间废弃仓库,墙皮剥落地露出里面的黄土,墙角结着的蛛网能罩住半只鸡。
陆战霆带着三个年轻村民清理时,顾泽搬开一个破木箱,突然跳着脚往后退,箱子底下窜出三只老鼠,顺着墙根钻进地洞。
“好家伙,这是老鼠的粮仓啊!”
顾泽拍着胸口笑,手里的扫帚却没停,“我看这墙得重新糊层泥,不然存蜜饯准得招虫子。”
林景轩蹲在墙角打量半天,突然说,“这几根横梁是好料,劈了做包装盒的木坯正合适。”
他从工具包里掏出卷尺,认真量着木头的粗细,阳光从破窗棂照进来,在他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苏晨则拿着账本蹲在门口,把清理出来的旧农具一一登记,“锄头三把,其中一把木柄松动,箩筐五个,两个有破洞,这些修修还能用,不用再花钱买了。”
大家伙儿跟书记商量好了,先在工厂建成前把食品厂要销售的东西都计划好,书记还特意给请来了王师傅帮忙。
王师傅是村十里八村最有名的全能师傅,不仅仅会泥瓦匠的活,甚至还会选果子,在种植方面也相当的厉害。
所以书记觉得有王师傅的帮忙,再加上这几个年轻知青的才学,一定会把食品厂建得很成功。
王师傅来的那天,天刚蒙蒙亮,他背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帆布包边角磨出了毛边,却收拾得整整齐齐。
姜秋实本来想请他先去知青点歇脚,他却摆摆手。
“先去后山看看果子!”上山的路不好走,他拄着根木棍,脚步却比年轻人还稳,走到一棵山楂树下,突然弯腰捡起个掉落的果子。
“你看这果蒂!”
他捏着果子转了半圈,指尖在蒂部轻轻一按,“发蔫的就是缺水,晒出来的蜜饯会发皱,再看表皮,这种带针尖小眼的,十有八九是被虫蛀了,里面说不定还有虫卵!”
他把坏果扔进竹筐,又摘了个饱满的红果递给姜秋实,“你尝尝,这果子酸中带甜,涩味轻,做蜜饯最出味。”
姜秋实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立刻在舌尖炸开,带着山野的清洌。
她突然想起以前的过往,自己摘了满满一篮青山楂,酸得倒牙,最后全喂了猪。
“以前真是瞎吃。”
她不好意思地笑,别把自己以前的糗事跟王师傅讲了一遍,王师傅也笑了,然后心平气和地说道。
“做吃食就得较真,差一分火候,错一步工序,味道就天差地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老字号的东西一直有口碑,然而那些刚起来的新玩意,却没多长时间就不见了踪影。”
走在王师傅和姜秋实身后的苏晨,把这话记在小本子上,连王师傅说这话时,风吹动他鬓角白发的样子,都画了个小像。
苏晨这阵子,管账越来越细致,去供销社买糖时,硬是蹲在柜台前对比了三种糖的成色。
“这种绵白糖比白砂糖甜,做蜜饯用着省。”
他跟售货员讨价还价,“我们要得多,能不能每斤便宜一分钱?”
售货员被他磨得没办法,只好点头,“你这小伙子,比账房先生还精!”
顾泽拿着买好的包装纸回来时,苏晨正在核对收据。
“两元三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