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随母改嫁旺新家,重生嫡女嘎嘎乱杀 > 第112章 太子回京遇刺,刘柯认罪

第112章 太子回京遇刺,刘柯认罪(2/2)

目录

绣鞋踏过光影交界处,足尖蓦然顿住,陆未吟揭开盖子,将纸团投入香炉。

盖子落下时,与炉身碰出轻微的声响,自此,满室压抑的死寂消散,一切像是又重新活了过来。

陆未吟坐到椅子上,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茶汤淌过干燥的喉咙,幽香在唇齿间弥漫,也让躁动的心一点点沉静下去。

当所有可能性一一被排除,剩下的那个,就是答案。

什么狗屁遇刺,准是轩辕曜那厮自导自演的苦肉计,用以转移朝堂对他在幽州‘巡查失职’的注意力。

陆未吟放下茶盏问:“裴大人何时能回京?”

星扬回道:“裴大人今天一早进城,这会儿正在宫里面圣。”

“刘柯呢?”

“关在王爷的暗牢里。”

陆未吟深吸口气,再缓缓呼出。

拖了这么久,也是时候结束了。

陆未吟没再约见轩辕璟。

他眼疾初愈,太子又在京郊遇刺,免不了会有人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个时候不便碰头。

之后的几天,京都人心惶惶。

太子回京遇刺,皇帝震怒,朝堂动荡,连街上也是不得安生。

京畿卫挨家搜查,哪怕是大白天,街巷间也时常能见到按刀而过的精甲巡卫。

铁靴踏地,冷硬的甲胄泛起凛凛寒光,偶尔迅捷出动抓走几人,留下茫然无措的围观百姓,惊悸的心许久都定不下来。

外头乱着这些天,老太君没让家里两个姑娘出门,免得被冲撞。

也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落在太子遇刺上时,刘柯被提上了公堂。

兵部主审,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因与私铸兵械案并案共查,因此还有镇岳司协同审理。

按理,轩辕璟这个督查使也该到场,但他称病没去。

证据确凿,刘柯已成弃子,除了扛下所有罪责,他别无选择。

儿女有崔氏庇佑,不用担心,可顶了罪,至少他刘氏族人还有一线生机。

皇帝希望膝下子女和睦,案子牵连太子,轩辕璟懒得再掺和板上钉钉的事,索性称病在家躲个清闲。

案子一连审了十多天。

刘柯一开始抵死不认,除了喊冤,别的一个字都不说。

裴肃陆续呈上证据。

先是拿出刘柯往年呈送御前的军报。

十余份军报叠在一起,旁边是十余封月氏族写给刘柯的密信。

比对时间,每次收到密信之后不久,便会有大雍边城遭到劫掠,最后变为成功驱敌的军报送至京师呈到御前。

之后便是那份密约。

密约上刘柯的签名与他手书的任何一封文书的笔迹都不像。

眼看陷入僵局,裴肃让刘柯当堂现写名字一百遍。

只要是他的笔迹,反复写,难免会混淆该写哪种该藏哪种,还有一些不经意的笔触习惯也会显现出来。

百遍名字落于纸上,其中有七个和密约上的笔迹几乎完全一样。

最后,裴肃搬来一个大箱子,揭盖,金灿灿一片,全是从刘柯外室家中搜来的金银珠宝,其中不乏印了月氏文的金银器皿,以及月氏族特有的珍稀宝石。

刘柯再无可辩,当堂认罪,并供述自己为月氏族大开方便之门,作为交换,月氏族卖给他生铁。

至于所铸兵械,他宣称全部分发给了边镇百姓自卫所用。

后来裴肃派人一查,倒还真给了,却不是白给,而是高价售卖,且分出去的数量只是私铸数量里的九牛一毛。

那些兵械去了何处,裴肃心知肚明,也清楚刘柯不会再往下招,只能到此为止。

卷宗呈到御案时,皇帝刚从东宫探望太子回来。

太子被弩箭射中肩膀,未及要害,但射伤他的那支弩箭,与瑙城地下铸造坊缴获的弩箭完全一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