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都在等(一)(1/2)
太阳还没出来,大地素洁,一团乌云从北袭来。风很小,云儿慢慢走,仿佛很疲劳,走不动似的,使劲儿挪着笨重的身体,走着走着,还翻滚着,爬行着,但是,那一股气势,好像大山崩塌,碾压着空间,让人喘不过气来。
蒋镜青见了,心情格外沉重,觉得天又要下雪了,大地又要结冰了,那些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小草,又要经历一次残酷的摧残。还有希望了吗?要是有希望,那一定是春天。对,当春暖花开的时节,这里,也许就会生机勃勃了。
但是,目前咋打过去呢?蒋镜青想到很多,第一个让他想到的是漆德宗,一个大家族的富贵子,咋也闹革命呢?是一时冲动吗?按说不是,因为他从詹谷堂的眼里看到了佩服,还有信任,这说明,在南乡,这个漆德宗是有威望的,让他担任南乡区委书记,是让人放心的。
漆德宗有三处房屋,此处因距离穿石庙近,他就让老管家把五间房子打扫一遍,让其他人都搬出去,就是周围,也检查再检查,感到没有问题了,于是,又看看远方——那里是河堤,河堤过去就是九水田,很宽,连接着大山,就是来人,下山就能发现,只要派两人,一个站在大山边儿,一个站在寨子边儿,就能把这方圆一里的地方瞧得清清楚楚,就是天上飞走一只蚊子,也应该辨别出公母来。哎,漆德宗检查了一遍,才算放心了。
蒋书记住哪儿最好?这个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按常理,住在这里就算安全了。可是,七哥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等于没说。周维炯这家伙点子多,让他说,他知道此地,笑着说,这个问题,其实就不是问题,因为蒋书记踏入我们这个地方,安全就已经提出来了,哪里最安全?哪里都不安全;但是,又是都安全的。别在意,他是风水先生,就这样宣传出去,就是最安全的。漆德宗想了想,觉得周维炯说得对,于是,蒋镜青住中间,是最大的一间,东边,他自己住。漆德会、罗固城两人通腿,住西边。前两间是厨房和餐厅。因漆德宗自己不大到这儿来,所以也没拉上院子。此地是个岗坡,四周都是田地,只有越过正南的水田,过了条河,才能达到穿石庙。一般来说,只有从背面来的人才从这儿到达穿石庙,正常情况,此地很孤。
为何在这儿建五间房子呢?是因为四周都是茶山,到了春天,漆德宗会让管家找人来采茶炒茶。这儿的茶,因山高背阴,茶质很好。雨前,六安茶商会老早起床,到中午赶到此地,收回茶草,炒出闻名于世的六安瓜片。
大清,因周祖培喜欢,就介绍给慈禧。慈禧喝了,甘甜清香,有不食人间芳草之感,又经周祖培忽悠说,我们那儿,老头老太都喝,可以延年益寿,大多活够天年。
慈禧问,天年是多少。
周祖培说,《尚书·洪范篇》记载,天年就是一百二十岁;《黄帝内经》记载,天年就是超过一百岁。总之,就是自然而生,与天齐寿,故曰天年。
慈禧大喜,于是说,照此说,你们那地方的人大多活够百岁?
周祖培说,大体差不多,但是,也有突出的,有个老太,十分拽蛋,每天喝茶,一百二十,满口乳牙,锅巴寸许,还吃热的,不用吃菜,每天一块,活到一百三十,端着茶杯,缥缈仙去。
慈禧感到稀奇,觉得那地方真是个好地方,很想到此一游,也像《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在此题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搞个小便,做个记号,也是自己的光荣历史。事与愿违,因国事繁忙,又加之钩心斗角,也就没时间,于是,美好心愿一直未能达成。
慈禧,也不是喜欢随便忘记的主儿,就是珍妃,她都要折磨投井致死,与之共掌后宫的慈安,也要弹指灭之。对于宰相说的事情,又那么热情,还挺慎重,看那样子,是真的。于是就记在心上了,虽没时间逛一逛,但是,这儿茶真好喝,就特批为贡茶。
话说回来,穿石庙在竹下保,竹下保又归吴家店,此地挨着斑竹园,属商城县管辖,所以说,此地茶与六安茶还是不一样的。但是,周祖培这般忽悠,又有谁戳穿呢?于是,此地茶加工工序还是传统的信阳毛尖。
据说,信阳毛尖源于《茶经》,陆羽我就不说了,都知道,说个不知道的。北宋时,苏东坡就说过信阳茶好,还说信阳茶光州第一。那时,商城属光州,而光州茶,自然就是指商城茶了。
吃早饭时,蒋镜青就说,早上天刚亮,有两人分别从窗户经过,不知道是何人,又是为啥?我说这个,不是担心安全,是觉得,这个人可疑。
此话一出,漆德宗吃惊说,照理说,此地绝对安全,很少有人来,我们还在四面八方设有暗哨,特别是这些天,被加关注,我自己昨夜都没有睡好长时间,有时间就到田间地头看看,只要有行色匆匆的,都注意,按说没人,你刚才说在窗户一掠而过,更是惊心,漆德宗想想说,不可能,要是真的,一定是我们的同志,来参加会的。
谁?蒋镜青问,心想,我们的同志,为何鬼鬼祟祟?但是,又不便明说,就只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