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 第117章 佛道之争

第117章 佛道之争(2/2)

目录

“母后葬仪重地,岂容喧嚣无度!”

贵由和巴思珈想要的,当然不是一场临时起意的“辩法”,他们想要的是要让蒙古上上下下车底对道教失望,从根子上铲除他们传教的根基,并让全真教这些年宣传的所谓“天命”因此而成为笑话。

所以,对于所谓的“辩法”贵由和巴思珈都不着急,今日此举不过是为了先声夺人,从而好将事情闹大,最后再经过时间的发酵让蒙古上上下下都将目光看向这场佛道之争,只有在那个时候彻底打败道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切就如同贵由和巴思珈预料的一样,乃马真太后葬礼上佛道两家这场虎头蛇尾的争执,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边在草原上刮起一股异样的风,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

在底层百姓之中,信仰冲突开始转化为实际的生存斗争。

信奉佛家的牧民,在巴思珈等佛门代表的暗中鼓励甚至派遣的武僧支持下,打出“驱除妖道祸乱,净化圣地”的旗号,冲击乃至驱逐信奉道教或亲近全真教的人。

喇嘛的经幡与道士的符咒开始在草原边界对峙,甚至爆发小规模的械斗。

原本合作放牧的邻里,可能因为信仰不同而反目成仇。

一个部落信奉了喇嘛教,就可能拒绝与邻近信奉道教的部落共用冬牧场。

哪怕是在汉人之间,“他们信奉的是妖道,会触怒山神,带来灾厄!”类似的传言由佛门弟子刻意散播,也有了不小的影响,致使全真教在传教的过程中,比之前不知道要困难了多少倍。

在贵族圈子里,在哈拉和林及各大宗王驻节的城镇,佛道两家的斗争更是愈发表面化。

王公贵族的宴会上,宾客的宗教信仰成为了敏感话题。一名亲近佛门的万户长,可能会在宴席上公然讥讽某位信奉道教的同僚“被妖道迷了心智”。而信仰道教的人,则会大骂对方“妖言惑众,不知正道大法。”某位倾向佛教的宗王子弟若执意要娶一名有深厚道教背景贵族的女儿,其家族内部都会因此发生争执。

对于这种情况,贵由自然是乐见其成,甚至还以“维护帝国正统信仰,安定人心”为名,通过佛门的支持,对几个势力较小但明确依附于全真“天命预言”的宗王痛下杀手,以“勾结邪教,意图作乱”为名直接削藩,将兵权、牧场统统收回王庭,手段雷霆血腥,毫不留情。

面对这种情况,拔都、蒙古、忽必烈登人虽然不满,可是因为贵由名义上还是“大汗”,其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违法法度,他们也只能按兵不动,没有真的和贵由撕破脸。

而因为有了贵由这个大汗的支持,佛门在前往各地传教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帮助,甚至可能受到各部宗王的打压,但是靠着贵由的“名”,使得他们在底层百姓中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毕竟,百姓们可不知道什么是“天命”也不是多在乎自家王爷发现的什么“神迹”,在百姓简单的认识里,“王爷”是怎么也大不过“大汗”的,既然大汗都开始从道教改信佛教了,那佛教必然是好的。

治下百姓的信仰更变,让那些曾经与全真教合作无间的宗王们,瞬间陷入了尴尬而危险的境地。

他们原本借用的“天命”外衣被公然撕碎,道教之前的言论,被佛门驳斥为“妖言”,这使他们曾经的“自立”行为失去了理论掩护,在道义上矮了一头。

不顾一切支持全真教?意味着公然对抗王廷,同时还会得罪日渐强大的佛门联盟,领地上的佛门信众也会立刻成为不稳定因素。

彻底倒向佛门?等于承认自己过去被“邪教”蒙蔽,颜面扫地不说,更会立即失去那些坚定信仰道教的臣民、军队的忠诚,尤其是那些受过全真教好处、乃至将领中有全真教徒的部队,很可能爆发叛乱!

而且,这等于向贵由低头,大大增强了贵由在宗教上的话语权和对自己的掌控力,自身独立性将严重受损!

可以说,贵由和佛门相互配合,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那些实力弱小或骑墙观望的弱小部族宗王都是惊惧不已,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将全真弟子奉为上宾了。

而像拔都、蒙哥、忽必烈这样的枭雄,他们明白,贵由的刀终于磨利了,而刀锋所指,绝不仅仅是全真教一个宗教,而是他们这些足矣威胁他汗位的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