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佛道辩法1(2/2)
“是处浊罐之中,抑或归浩淼之流?”
这句话字字平平无奇,组合起来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心流力量。
周遭喧嚣似乎完全褪去。李志常僵立不动,一身清冷的青灰色道袍几乎凝成了雕塑。
那浊水的譬喻如冰冷针,精准穿透了他意识最深处那道微不可察的裂隙。
此刻的他,自认这些年虽为大宋,但这些年的机关算计,如何算得上清净无为,无争无扰,这又怎么能称为修行人?自己此刻不就是那罐中浊水,挣扎于尘世吗?
李志常嘴唇微翕,想辩驳,却觉舌头发僵。
所有引以为傲的玄门妙理、前贤雄辩,此刻都脆弱如沙砌高塔,在这股直指道心的澄澈静流下轰然瓦解。
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直冲顶门,气血微涌,喉头一甜,他生生将那涌至半途的闷气咽下,才不致失态。
最终,李志常极缓慢地抬起手,指尖微微颤抖着,比出与竭摩陀同样决绝的手势,没有言语,默然转身,一步步走下辩坛。
道门方阵内,空气陡然凝固如铅块,沉得令人窒息,又弥漫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那觉远立在台上,衣袍依旧半旧,神情如同无事发生,只微微合十,向李志常行了一礼。
下一个。
又一个。
再一个……
接连三位全真教高道登坛,竭尽全力,各展精微道要。
然而这貌不惊人的觉远和尚,仿佛天生一颗不为外物所动的玲珑心,无论对方玄理如何深奥精妙,攻辩如何犀利如刀剑,他只以那份浑然天成的澄澈应对。
言语不多,却每每如一捧清泉,照见了复杂思辨中那份难以明言的“执着”“机心”或是“强名之累”。
言语平淡如水,后发而先至,点出的皆是那最根本处的一丝缝隙。
台下观者屏息,有那通晓道法深义的,已是汗流浃背。
忽必烈嘴角泛起若有若无的笑容,似乎是对这僧人起了些兴趣。
其他宗王听不懂这些,阿里不哥粗鲁地低咒一声,烦躁地抓了抓头皮。贵由眼中厌烦愈盛,对这般寡淡的言语较量失去了兴致,懒洋洋地向后靠去,闭目养神。
“咄!”
一声清叱,如惊雷炸在经坛之上。
一人飞身纵上高台,宽袖道袍带起凌厉风声,落地时身形如山岳峙立,渊渟岳峙。
正是尹志平。
尹志平面色如水,废去的双臂无力的下垂在两侧,目光扫过对面觉远,微微点头示意。
觉远正要开口,尹志平声若洪钟,已抢先发难,字字砸落:“大师方才言‘水归浩渺便清’!然则,这坛上坛下,这山河大地,苍生悲欢,何处不是污浊?大师所言‘浩渺’之流,又在何处?
难道只在大师心中一念不起的清净里?那众生痴愚困苦,大师眼中,莫非皆是水中浮沙,不值一顾?佛门大慈悲,大宏愿何在?慈悲何在!”
因为自己曾经因情欲险些入了邪道,所以尹志平对众生的痴愚十分了解。
他自从获得小龙女原谅之后,这些年潜心修行,若不是和马钰生前一样,心中还放不下所谓门派传承,放不下对小龙女道歉疚的话,只怕以他如今的心性,也是能修炼《先天功》的。
“这山河大地,苍生悲欢,何处不是污浊?”
声音响彻之际,尹志平体内浩荡无匹的全真玄功如山洪奔涌,经坛冰冷的黑石地面似乎微微震颤了一下,尘埃无风自扬,并非夸张声势,而是内息激荡到极致,气机外溢,引动了周遭!
觉远浑身一凛,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猛退一步。
他面上那恒久不变的平和终于如冰雪融化般层层剥落,露出其下瞬间的茫然。
觉远嘴唇颤动,似乎想说什么,喉头滚动几下,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终究,他垂下眼帘,轻轻叹息一声,比出手势,深深看了尹志平一眼,转身退下。
佛门方阵大哗,一片愤怒的低吼和震惊的吸气声响起。
拔都按刀的右手松弛下来,蒙哥也睁开眼睛,眼神里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然而觉远虽败,但风暴并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