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铁证(1/2)
养心殿内地龙烧得极旺,暖意融融,却驱不散空气里那份凝滞的寒。
皇帝端坐于御案之后,批阅着奏折。他身侧,长公主龙雨凰正慢条斯理地烹着茶,一举一动皆是皇家威仪。
殿门被内侍官轻轻推开,张奇走了进来。
他行至殿中,长揖及地,没有半句请安的废话。
“臣,张奇,为故忠勇公杨国公一案,请陛下圣断。”
朱笔顿住,在奏章上留下一个浓重的墨点。皇帝抬起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杨国公案,三年前由三法司会审,证据确凿,早已定谳。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证据或为伪证,定谳或为冤案。”张奇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双手奉上,“此乃从承恩侯府抄没的密信,其中一封,是承恩侯写给其心腹的供词,详述了三年前如何买通边将,伪造杨国公通敌文书的全过程。”
内侍官快步上前,接过卷宗,呈递御前。
皇帝展开信纸,一目十行地扫过。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龙雨凰将一盏刚烹好的茶推到皇帝手边,茶水的热气氤氲不散。
“仅凭一封真伪难辨的信,就想推翻朝廷钦定的铁案?”皇帝将信纸放下,语气平淡,却自有一股天子威压。
“皇兄,”龙雨凰终于开口,“承恩侯是什么样的人,你我心知。他能为一己私利,将手伸进‘四海通’,鲸吞国帑,就能为剪除异己,构陷忠良。杨国公性情刚烈,在朝中与他积怨已久,并非秘事。”
她的话不多,却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了皇帝心中那片看似平静的湖面。
张奇没有理会皇帝的质疑,而是从怀中取出了第二样东西。几页泛黄的、从账册上撕下来的残页。
“此乃‘四海通’内账残页,亦是从侯府寻获。上面记录了三年前,‘甲字柒号’军务前后,有数笔巨额款项,从‘四海通’的暗账,流入了当时负责押运北境军粮的几位将领府中。”
他又取出第三份证据,那是一叠被篡改过的军粮文书。
“这是皇城司从兵部档案库中调出的文书原档。臣请陛下看这几处。”张奇上前一步,指着文书上的几个签印,“这几处签印,墨色与纸张的年份不符,有明显的涂改痕迹。承恩侯买通了押运官,将本该运往北境大营的精粮换成了陈米,又将省下的银两,用以贿赂朝中官员,编织罗网。”
皇帝拿起那些文书,凑近烛火,仔细比对着。他的呼吸,不知不觉间沉重了些许。
“承恩侯贪婪无度,朕知道。但他为何要费这么大的周章,非要置杨国公于死地?”
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贪腐和构陷,动机的强度完全不同。
“因为杨国公,挡了他的路。”张奇的回答斩钉截铁,“更因为,杨国公发现了他的一个秘密。一个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的秘密。”
张奇从怀中取出了最后一样东西。
那是一封封存在蜡丸中的遗书。周文的遗书。
他没有立刻呈上,而是当着皇帝的面,捏碎了蜡丸,展开那张写满了血字的布帛。
“故羽林卫指挥使周文,是杨国公的旧部,也是当年‘甲字柒号’任务的执行者之一。他临死前,留下了这份血书。”
张奇没有念那些关于构陷的陈述,而是直接跳到了最后一段。他的语调没有任何起伏,却让这温暖如春的殿宇,瞬间如坠冰窟。
“……承恩侯以家小胁迫,令吾等将北境军械库中封存三年的备用军械,换下杨家军惯用的新械。那批军械,早已锈蚀不堪。弓弦一拉即断,箭簇触物即碎,铁甲薄如纸片……”
“你说什么?”皇帝猛地站了起来,打翻了手边的茶盏。滚烫的茶水泼了他一身,他却毫无所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