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裕民开业(1/1)
热热闹闹、跌宕起伏的一年,终于在漫天风雪与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走向尾声。然而,就在这年关将至、本该休养生息的节骨眼上,大宋的朝堂与江湖,却接连投下两颗重磅炸雷,搅动起一场看不见硝烟、却足以决定未来国运的金融风暴!
第一声惊雷:裕民钱庄开张,剑指昌隆根基!
汴京城内,张灯结彩的年节气氛,被一股肃杀的政治气息冲淡。在徽宗皇帝的殷切期望、耿南仲与王黼的“殚精竭虑”运作下,以及各方势力(太上皇、勋贵、被迫入股的官员)的“鼎力支持”下,承载着朝廷厚望、更承载着无数贪婪与算计的“裕民官钱总号”,终于赶在年关前,在一片虚浮的礼乐和略显仓促的仪仗中,正式挂牌开张!
其开张第一道政令,便如出鞘利剑,锋芒毕露,直刺昌隆号命脉:
奉户部钧令,裕民官钱总号即日起,唯认户部开具之‘宋元券’(即官方银票)为唯一有效汇兑凭证!凡涉及官赋、军饷、盐铁专卖、商税缴纳等一切官私款项往来,须以宋元券为准!此前流通市面之其他商号私票,尤其‘昌隆通汇宝钞’,本号概不承兑,亦不予认可其流通效力!”
这道政令,意图再明显不过——釜底抽薪!利用朝廷的行政强权,从根子上将昌隆号彻底排除出大宋核心的银号汇兑市场!裕民号要垄断官方信用背书,将昌隆号赖以生存的庞大资金流网络,拦腰斩断!这是赤裸裸的国家权力对商业金融的宣战与围剿!
第二声惊雷:昌隆号反制,掀翻游戏规则!
几乎就在裕民号政令传遍汴京的同时,远在登州的靖王府,一道由昌隆号总号发出的、措辞平静却石破天惊的公告,如同精准投放的震天雷,瞬间通过其密布全国乃至境外的信息网络,传递到每一个分号、每一个合作伙伴、每一个储户的耳中:
“昌隆号告天下客商储户书:
“即日起,本号所有汇兑、存储、结算业务,唯认以下实物通货:黄金、白银、足额贯钱(铜钱)。凡纸质银票(无论官私),恕不接纳,亦不作为任何结算依据!
另:为酬谢天下客商百年厚爱,自即日起,昌隆号全面取消所有存款保管费用!凡在本号存入真金白银者,无论存期长短,本号一律按年息二厘(2%)给付利息!钱生钱,利滚利,昌隆号助您财源广进!”
这则公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滔天巨浪瞬间席卷了整个大宋乃至周边各国的金融圈!
拒绝纸票,拥抱硬通货!昌隆号以最强硬、最彻底的姿态,回敬了裕民号的“宋元券垄断令”。你不是只认你的纸票吗?好!我昌隆号连你的纸票都不认!我只认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和铜钱!这不仅是划清界限,更是对裕民号乃至整个大宋官方信用体系的终极蔑视!昌隆号以其遍布四海、坚如磐石的商业网络和真金白银的储备,宣告:信用,不是朝廷一纸公文就能赋予的!真正的信用,源于实力与流通!
存款倒贴钱?!靖王疯了?!*公告的后半部分,更是颠覆了千百年来钱庄银号的铁律!取消保管费?还倒给利息?!年息二厘?!这个消息,让所有听到的人都怀疑自己的耳朵!
“靖王爷这是……被雪冻坏了脑子?还是被金人吓破了胆?”汴京茶楼里,一个老账房捻着胡须,满脸的不可思议,“放着每年几百万两雪花银的保管费不收,居然还要倒贴钱给存钱的人?天底下哪有这样做生意的道理?!”
“年息二厘?存一百两银子,一年白得二两利息?”一个走南闯北的商贩掰着手指头算,眼睛瞪得像铜铃,“这……这比放印子钱还厚道?靖王爷图啥?图个乐呵?做善事?”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连一些依附昌隆号多年的老主顾都连连摇头,“替人保管钱财,不收钱已是仁至义尽,怎么还得给人家钱?这靖王爷……莫不是在做梦?还是被裕民号逼得乱了方寸,出的昏招?”
整个市井坊间,议论纷纷,充满了困惑、嘲笑和难以置信。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靖王杨靖这步棋,简直是自毁长城,愚不可及!把白花花的银子往外送,这不是疯了是什么?裕民号那边更是将此视为昌隆号穷途末路、自乱阵脚的证据,弹冠相庆者不在少数。
然而,在登州靖王府那间可以俯瞰整个港口、海风凛冽的书房里,杨靖看着温亚楠送来的各地情报汇总,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掌控一切的微笑。
“都看不明白?”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铺陈着巨大海图的桌案,“本王要的,从来就不是那点蝇头小利的保管费……本王要的,是这天下汹汹如潮的真金白银!是彻底吸干那些虚浮纸票赖以生存的根基!裕民号?哼,你们抱着一堆注水的股契和强摊的纸票做美梦吧。等这天下间的金银铜钱,都如百川归海般流入我昌隆号的库房……本王倒要看看,你们那‘裕民’的纸牌屋,还能撑到几时!”
窗外,登州港内,隶属于昌隆号的巨大海船正缓缓驶向深蓝。船舱里,满载的不仅是丝绸、瓷器和香料,更承载着靖王那足以颠覆乾坤的金融野心。年关的爆竹声隐约传来,但在杨靖耳中,那更像是为旧秩序敲响的丧钟,以及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吹响的冲锋号角。裕民号的开张锣鼓与昌隆号的颠覆公告,正式拉开了这场决定大宋乃至东亚金融霸权归属的终极对决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