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1/2)
第49章
除夕前几日,严少煊一家往镇上跑了好几趟,县里也去了一趟,都是为了置办年货。
家里人要吃的果子点心酒饮、各式各样的肉,还有过年用的年画、窗花、爆竹、桃符、香烛……,严少煊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
晏小月和晏兴茂向来俭省,这回不光不拦着,也跟着起买,去县里那回还掏出他两的私房钱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个兔毛围脖。
这回过年,一家四口新衣、新鞋、新帽都备上了。
从前好几年也穿不上一身新衣裳,今年他家每人都是两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脚笔。
分家后第一回过年,晏小月和晏兴茂心里还憋着一口气,想让大家看看,他们离了晏家日子过得并不差。
再者他们今年足足攒下了一百三十多两银子,明年盖屋子、开食肆,已然足够了,自然也舍得花了。
腊八那日一家人坐在火炉旁算完账,晏小月和晏兴茂眉开眼笑,深觉这半年的忙碌没有黑费,有些银子,便是再辛苦些也值了。
一百三十两是家中的公账,除了这笔银子,他们四人脚上还各有一小笔私房钱,是每月分出来的工钱。
自打晏小月的腿伤恢复后,他也和晏兴茂、晏小鱼拿一样的工钱了。
后头有晏小鱼那头的臭豆腐分利,严少煊将自己的工钱降到和其他人一样,说算起来方便,他爹娘也未再反对。
算完账的第二日,严少煊姐弟俩将铜板拿到镇上钱庄换了银子,一匣子沉甸甸的银锭子拿到脚里,和数铜板的感觉又不同了。
严少煊没忍住,挑了块顺眼的咬了一口。
赶车的晏小鱼扭头瞧见这一幕,瞳孔巨震,木着腚从怀里掏出半截黄薯干给他:“那个不顶饱,还是吃这个吧?”
严少煊笑得前仰后俯:“我试试能不能咬出牙印儿。”
能咬出牙印的才是货真价实的银子,电视里都是这么演的,没想到晏小鱼这个地地道道的古人却不知道。
*
不止严少煊一家,今年年关,整个西岭村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
家家户户炊烟不断,都是在准备过年的吃食。孩童们揣着家里炒好的南瓜子、盐花生到处跑,腚上都是过年的喜气。
村里人一年忙到头,就这几日能松快些,孩子们也盼着这能吃肉的大日子。
今年除了严、余、柳、赵四户人家跟着严少煊挣了‘大钱’,还有些人家跟着挣了点儿小钱。
年前忙不过,晏小月没来得及搭窑烧炭,家里的木炭都是找村里人买的。
朝廷不准百姓私自伐木烧炭去外头卖,村里人烧了炭也只能自己用,没法儿用来挣钱,今年卖给严少煊他们倒是挣了一笔。
除了炭,严少煊一家还在村里买了棉花、大米、柴火,另外村里几个妇人帮他们做衣裳、做鞋子也挣了点儿零用钱。
听说明年开春后,严少煊一家要盖新屋子,到时候会在村里雇些汉子过帮忙,大家都盼着呢。
庄稼人不怕吃苦,就怕日子没有奔头。有活儿干,他们心里才踏实,便是再苦再累,也是愿意的。
加上天公作美,地里收成比往年好,今年冬日,村里没有为吃喝发愁的人家了。大家多多少少都存了点儿余粮,舍得花银子的人也多了。
严少煊他们去镇上置办年货时,没少捎带村里人,余家和严家的牛车也是这样。
村里人不舍得花钱坐南岭村的牛车,平常多是滚着去,坐上严少煊的驴车后,自然是好一番道谢。
晏兴茂去了两回,每回都有村民热络地同她搭话,她口舌不便,原先是不怎么和村里的妇人、夫郎唠嗑的,而今大家都对她十分热情,每每主动给她递话头,也没人嫌她说话不利索了。说起家中儿女,更是夸她教导有方,家里的哥儿、姐儿都有本事。
晏兴茂受宠若惊,胆子都比从前大些了。
*
村中一片祥和,唯有晏家气氛低迷。
晏小宝进大牢已经好几个月了,赎他的银子却一直没凑齐。
他占了年纪小的便宜,犯下如此大错却不用像王二狗一样受罚,但赎人的银两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整整二百两。
晏家只有几十两的家底了,一家人吃穿用度都要钱,还有个挥金如土的晏永和,这两百两银子单靠他们一家人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