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行星10(1/2)
流浪行星10
天文机构24小时监测这颗行星,并对信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
经过更多的数据观察,这颗行星是黯淡的黑灰色,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岩层,布满了深邃的裂缝和巨大的陨石坑。
科学家给这颗突然闯进太阳系的行星,起了个名字,叫天外来客。
距离天外来客到达海王星轨道倒计时56天。
巨大的会场内坐满了顶尖科学家。
这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一幕。
一个模样二十几岁的女人站在台前,教这些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关于反物质和引力牵引类的知识。
纪遇站在大屏幕前,无保留地仔细深入讲解了人类可以理解,但是还无法实现的技术。
纪遇不光授予了他们理论知识,还描绘了详细的图纸和制造方法,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逐步教他们如何制造和组装这些设备,包括材料、加工工艺和安装步骤。
在这场灾难来临时,38区也不再遮掩,但凡是纪遇认为用得上的技术,他们全都拿出来。
纪遇利用现有的科技基础进行优化和改进,结合38区一直以来秘密实验的技术,让这些科学家能听得懂并且理解,比如改进现有的磁约束和核聚变技术来实现反物质存储。
这些惊人又先进的知识和制作水平,让在场的所有科学家瞠目结舌。
纪遇讲解完之后,在话筒前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许多人举起了手。
纪遇指了其中一个人,“请说。”
科学家提出疑问:“既然使用了反物质和引力牵引技术,火箭是否可以缩小?”
纪遇回答:“5万吨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技术整合、安全性、冗余系统和工业能力的极限。缩小可能会削弱关键系统的功能。”
她在屏幕上演示:“反物质推进和引力牵引装置本身就占据大量质量和体积,同时需要坚固防护。初始阶段仍需传统燃料提供推力,因为反物质推进在大气层内存在风险,必须到达安全高度后才能启动。”
科学家接着问:“制造完成后,如何安全运输到海岛发射场?”
纪遇答道:“可以使用自走式模块化运输车,将火箭运至港口,SPMT具备高机动性,能应对复杂道路,沿途加强路面,确保运输稳定。到港后,火箭将由专门设计的浮动平台运输,配备动态定位系统和减震设备,拖船牵引,护航船全程护送。”
科学家:“这种规模的任务是否需要载人,以应对突发情况?”
纪遇摇头:“不需要。火箭搭载高度自动化的AI系统,可实时诊断、修复,并由地面控制中心远程监控,确保深空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同时,关键设备设有冗余备份,确保可靠性。”
科学家们听完,虽然仍有疑虑,但不得不承认,纪遇的方案已考虑得足够周全。
所有人:“……”
听着还是有点悬。
纪遇的声音,回响在每一个角落,“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有人牺牲,不一定每一次都非得牺牲少数人的命,换取大多数人的生存。我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全都考虑到了,你们也都看到了。”
台下众人一阵沉默。
纪遇接着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又有一个科学家举手。
纪遇:“请讲。”
科学家说:“你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外星人教你的,你曾遇到过外星人,跟他们交流过。”
纪遇:“没错。”
科学家:“你确定你不是外星人?”
他们现在怀疑,她才是外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