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黛玉的心事,宝钗生日,四儿(三合一章)(1/2)
第41章黛玉的心事,宝钗生日,四儿(三合一章)
黛玉不知不觉走到了李莞院子里,在桃树下驻足听贾兰读书。
恰巧银蝶出来看到了,忙接过来,笑着道:“大奶奶煮了好些东西,姑娘来的正好。”
黛玉跟着银蝶进了李莞屋里。
李莞的屋子已经收拾好了,贾珠已经上朝去了。
屋里小桌子上摆着数盘碗碟。李莞刚跟奶妈一起哄着柔姐儿,才将一碗鸡蛋羹给柔姐儿喂下。
李莞见银蝶引着黛玉来了,便让奶妈把已经吃饱了的柔姐儿抱出去。
“林姑娘来得正好,早上蒸了山楂糕、鸡蛋羹、煮了荠菜馄饨、小米粥,就着柔姐儿吃,都是好克化的。”李莞将黛玉请到小桌子前。
“那就谢谢大嫂子了。”黛玉捧起李莞盛给她的小米粥,喝了一小口,里边给了冰糖,甜甜软软的。小米粥里还有去了皮的玉米粒,玉米粒吃起来脆脆的,将这碗粥的口感丰富了起来。
“再尝尝荠菜馄饨。”李莞用一个小碗,盛了两个荠菜馄饨给黛玉。李莞素知黛玉的脾胃弱一些,因此每样都只给她盛一小碗,让她每样都吃到。
黛玉咬了一口荠菜馄饨,里边的荠菜出奇的鲜嫩。“大嫂子,这个馄饨吃起来,像是跟一般的馄饨不同。”
李莞笑着道:“这个馄饨里的肉沫是先炒熟了的,跟剁碎的新鲜荠菜一起包进去。煮的时间短一些,荠菜就是嫩的了。”
黛玉道:“就是说呢,还是珠大嫂会吃。”
李莞笑道:“哪里是我会吃。这样做馄饨,还是岩哥儿在家里的时候,让这么做的。”
李莞一边说,一边观察黛玉的表情。昨天宝钗、湘云、宝玉几个都在的时候,黛玉已经明确表态,宝玉跟宝姐姐在一起,她不吃醋的。黛玉不喜欢宝玉,那她此时心里装了谁呢?会不会有岩哥儿的位置?
若是李家能把国民女神迎娶进门,那可是李家门楣飘了青烟,被幸运女神眷顾了呢。
李莞听她父亲李守中讲,他跟林家伯父一见如故。双方家长都是谨慎人,没有明着提。李莞老早就想探探黛玉的心意了,原来只是想着黛玉还小。既然她都公开表态对宝玉没什么特别想法,说明她对事情有了自己的态度。李莞觉得此时试试她也无妨。
当然,用熟肉包荠菜馄饨,确实是弟弟李岩提出来的。合着是鲜美,李家后来就一直这么在吃了。
黛玉听到“李岩”这两个字,仿佛又把院子里喂着的两只小兔子给装到心里了。她特别想知道李岩更多的事,她道:“李岩哥哥说的包馄饨的法子,确实是好吃的。”
李莞笑着道:“许是岩哥儿小时候粘我。我去厨房,他都跟着。对吃喝上面,我们父母,也比较注重养生,吃什么都吃个自然。就拿做茄子吧,贾家怎么做茄子,妹妹是看到了的,拿鸡油炸了,用菌子炖了,还要用香油收,糟油拌,最后存罐子里吃好几个月。
我们李家就吃当季的菜,食材也少用油炸,一般都是煮好了再放油,方便克化。姑娘吃得惯我这里的菜,就吃得惯我家里的菜。”
此时宝钗都快十五岁,马上及笄,要议亲了。黛玉马上也要到十二岁了,她冰雪聪明,她听出了李莞的话外音。林家的大姑娘,怎么会去李家吃饭?莫非,大嫂子是在意指向李岩哥哥?那李岩哥哥自己呢?
黛玉想起几次跟李岩的相遇,他温文尔雅,含蓄内敛,跟宝玉是那样的不同。若是宝玉这般喜怒形于色,还能窥其心思。李岩哥哥对所有的姑娘都远远地恪守其礼,他的心思又是怎样?
“大嫂子出身书香门第,李家伯伯又是国子监祭酒,是珠大哥的恩师。李岩哥哥为何又会去考武状元呢?”这是黛玉一直想问的。
李莞道:“是啊,岩哥儿是我父亲手把手带大的,四岁就开始启蒙经史子集。但是李家曾经遭遇一场大火,把我闺中所住的绣楼也给点燃了,所幸家中无人伤亡。也是那之后,李岩便说想学武,他说想保护家人。当初只是依着他的意思学着,当做强身健体也好。没想到,竟是学成了。”
黛玉道:“原来如此。难怪李岩哥哥言谈间,总是有诗词相随。”
“若说诗词,姑娘你可是公认的魁首,元妃娘娘都称赞姑娘的诗。”李莞笑着道,“姑娘可知,岩哥儿最喜欢的诗人有三。其一,诗仙李太白;第二,诗圣杜工部;这第三嘛……”李莞卖了个关子。
谈到诗人,黛玉高兴了,她笑着问:“好嫂子,其三是不是边塞诗人岑参?李岩哥哥给小狐貍取名小梨花,不正是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么?”
李莞笑着摇头,喝着果茶。
黛玉想了想,问:“那是李商隐,杜牧?”
李莞依旧微笑着,淡然喝茶。
黛玉又问:“可是王维,孟浩然?”
李莞依旧笑着答:“不是。”
黛玉道:“大嫂子,我猜不出了,古往今来,惊艳的诗人太多了。我猜不到李岩哥哥还会最喜欢谁。嫂子告诉我嘛!”
李莞笑着道:“诗魂潇湘子是也。”
李莞的话音一落,黛玉满脸绯红,直道:“大嫂子尽拿我开心。”
原本姑娘们一起作诗,各取雅名。探春打趣黛玉,管她叫“潇湘妃子”。耳闻元妃娘娘在宫中万般不易,黛玉才不想做什么妃子呢。于是就给自己取了“潇湘子”的雅名。
李莞笑道:“改明儿岩哥儿回了,姑娘若是不信,大可问他求证好了。”
“不跟大嫂子说了,云妹妹还在我那里,我去了。”黛玉含羞跑开了。
李莞心道,她磕的CP,很有希望啊。
黛玉回去的一路上,还在想着李莞的每句话。都说大嫂子是个精明厉害的人,做事情言出必行。今儿大嫂子一直提李岩哥哥试她,可是被她试出来了?
黛玉只觉得一路心里扑腾扑腾的,走到住处还没有平静。未免自己的异样被人看到,她便在窗外驻足片刻。
但见宝玉的发辫已经被湘云给辫好了,他正拿着湘云的妆奁之物在赏玩。他顺手拈了胭脂,要往口边送,又怕湘云看见。犹豫间,宝玉手里的胭脂,被湘云“啪”的一下,给打落了。
湘云说道:“这不长进的毛病,何时才能改过。”
黛玉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脂粉本是女孩子的寻常之物,哪里值得让人痴迷记挂?
忽见袭人跟宝姐姐先后寻来。
宝钗问袭人道:“宝兄弟一早就去这儿了?”
袭人含笑摇头,道:“宝兄弟哪里还有在家里的工夫!”
宝钗一早寻宝玉不得,他倒是来这里了,想是许久未见湘云,找人玩吧。
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黑家白日闹的,任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罢了。”
黛玉也是这般想的,宝玉表哥差的就是袭人说的分寸,礼节。
宝钗也对袭人投去赞赏的眼神,便盘问她年纪、家乡等,还留神窥察其言语。
黛玉瞧着宝钗跟袭人处得不错,又听说袭人早晚是要做宝玉的姨娘的。照现在的情况看,宝姐姐跟袭人将来应是能过到一块儿的。
黛玉对大宅院里的姨娘并不陌生,她家里就有两个姨娘,虽然她家的姨娘还是林家祖母在世的时候给纳的,只是摆设。但哪个大户人家又没有呢?偏生黛玉看到了珠大哥就没有纳姨娘,只宠着珠大嫂子一个。兰哥儿都快十岁了,大嫂子还被珠大哥宠得跟闺阁中的少女一般娇俏。真让人羡煞。
从此,黛玉便对往后的生活,多了一份她可能只愿意跟珠大嫂子说的贪心,那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
“林姑娘这是打哪儿回?”宝钗看到了在廊后驻足的黛玉,便笑着问。
“刚刚去了珠大嫂子那里。”黛玉道。
“这么一大早就去珠大嫂子那里啊!”宝钗笑着道,“可是李大将军也不在京都呀!”
宝钗笑着观望黛玉的表情。
黛玉惊道,莫非宝姐姐也看出来了?那可真是羞坏了。
马上就要满十五岁及笄的宝钗,一下子就看穿了黛玉的心思。
薛姨妈曾经对宝钗说,宝玉是最合适的选择,贾家是国公府门第,将来婆母又是亲姨妈;选秀是不成了,争口气,留下来,莫要再去别家;薛家虽然家财万贯,到底是商贾人家,其它公侯门第多是看不上的,也只有你亲姨妈看好你,疼你。
而黛玉出身的林家,家风是很严的。她又才十二岁,刚刚懂一些事,被宝钗点破,羞得用手背凉着脸颊,道:“宝姐姐再胡说,就不跟你玩了。”
宝钗瞧黛玉这般,心道,是被猜对了。
贾家人,除了姨母,好多都在撮合宝玉和黛玉,连同为王家人的王熙凤也随着老太太撮合宝黛。府里其实还有一人不参与撮合宝黛,但又百般维护黛玉,那便是珠大奶奶李莞。
那李氏素有“悍妇”,“夜叉”之名,她可不是简单人。只怕李家人早就看好林妹妹了,李氏才如此这般。宝钗现在看来,黛玉也是中意李家哥儿的。这不正好?况黛玉还几番向着她跟宝玉这边说话。宝钗认为,黛玉跟她不是对立的。
宝钗笑着道:“好了,再不说了。我也想去珠大奶奶那里讨碗茶吃呢。”
*
且说宝玉看到宝钗跟袭人说了好些话,又跟黛玉说了好些话。她们几个一看到他,就笑着走了。
宝玉感到无趣,问袭人:“怎么你们这么热闹,我一来,你们就走?”
袭人因为宝玉一大早就跑了黛玉跟湘云处,没有跟她说,而不高兴。拉下一句:“我哪里知道你们的缘故?”就走开了。
宝玉又问麝月,袭人为什么不高兴,麝月回答的是:“问你自己便明白了。”
宝玉因房里人都不大离他,不大高兴。他又看到外边站着的两个丫鬟中,有一个大一些的,生得十分清秀。宝玉便把她喊了过来,那丫头也机灵地殷勤地应着。
过了两天,黛玉听到院子里小丫头们闲聊。
“宝二爷屋里进了新人。”
“快说是谁?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几个厉害的丫头,还不撕了她。”
“叫四儿,很有一套笼络宝二爷的法子呢。”
“四儿?我怎么没听过?”
“就是原来的芸香啊。听说她后来被袭人还改了名字,叫什么蕙香。”
“芸香我知道,被袭人几个压得死死的,屋里都进不去,只能在宝二爷屋外伺候着。如今倒是得了巧了,连名儿都被宝二爷改了。不过,四儿这个名字取得太随意了,哪有袭人给取的名儿好听。”
“那你就不知道了吧。四儿在家排行老四,宝二爷可是把人家家底儿都问了,才取了这个名字呢。听说,四儿跟宝二爷还是同一天生日。”
“啧啧,又是一个要捡高枝儿飞的。”
黛玉轻轻巧巧地走开了。本来昨儿看到宝玉竟然给《庄子》在胡乱续写,想今日再去笑他一笑。谁想听到宝玉房里的丫鬟们都这么复杂,还是作罢,不去算了。
展开卷轴,随意写画着,画中桃树下立着的白衣少年,竟像李岩哥哥的身影。墨迹干了后,黛玉将画卷了起来,悄悄压在了箱子的最底层。
*
凤姐儿的女儿大姐儿忽然就病了,东院乱了起来。
大夫说:“大姐儿发热是见喜了。”
见喜指的是天花,凶险得很。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病死率是很高的。
然而,请的那大夫说:“病虽险,却顺,到不妨。”让预备桑虫、猪尾等物。
王熙凤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有给亲近的奶妈、丫头用大红色的布料做衣裳。同时,打点了铺盖,跟贾琏隔房。
这一隔房,就隔出事儿了。
贾琏就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府中人人都知他不管脏的臭的,都往房里拉。
府里又传出了关于贾琏的八卦。
这天,黛玉在李莞处喝了果茶。黛玉说想看兔子,李莞便把兔子放了兔笼子,让它们随意吃草。
贾兰在书房里专心读书。贾珠给他报了今年的童生。因为贾珠就是九岁时中的,也在差不多的时候,给贾兰报上了。
此后,贾兰就关在书房里加紧读书,瞧着小姑姑在窗外放兔子,贾兰心痒痒的,但也继续抱着书苦读着。
黛玉追着兔子跑着,跑着跑着就出了李莞的院子。外边几个负责洒扫的粗使婆子,坐在树底偷懒唠嗑。
“听说多浑虫的媳妇,爬了琏二爷的床。”
“哪个多浑虫?”
“还有哪个?不就一个嘛,那不成器的破烂酒头厨子。”
“原来是那厨子呀,平日里就见他生性轻浮,喜欢拈花惹草,只要有酒、有肉、有钱,什么事都不管。偏又娶了个美貌异常的媳妇,跟多浑虫一样,都是浮浪货色。”
“你们在说多姑娘啊。”
“可不是。”
“琏二爷也不知道是怎么着,屋里放着琏二奶奶、平儿姑娘这样的娇妻美妾,怎么还要在外边偷呢?”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嗐,多姑娘爬床有什么稀奇的。只怕府里的爷都被爬个便了。”
黛玉是无意听到了,真是骇人听闻。
银蝶追着黛玉过来,也听到了几个婆子不堪耳闻的闲聊。
银蝶咳了一声,那几个婆子见是珠大奶奶屋里的大丫鬟,拿着扫帚散开了。
黛玉还在震惊中,不是才听说凤姐儿跟琏二爷的女儿大姐儿在出痘,凶险得很吗?琏二爷难道就不担心?还有那多姑娘,竟然和府里好多男性都有首尾……
不过黛玉相信,珠大哥就肯定不会。
银蝶对黛玉道:“别听那几个老货胡扯。中午在大奶奶那里吃饭。大奶奶安排了很细化的滑丸子,姑娘一定喜欢。”
抱了兔子回李莞院子,银蝶便将今日之事告诉了李莞。
李莞在心中替王熙凤道一声不值,又免那几个婆子的话让黛玉多想。
李莞跟黛玉讲:“你珠大哥就挺好,一心读圣贤书,这些年侍妾通房都没有。东院的秋桐,原来就是太太她们买来,准备往我院里塞的,珠大哥怎么都不肯收。姑娘你看我们就很好。养的兰哥,柔姐儿也乖巧。好人多着呢。不值当的事,不值得想。”
送黛玉回去住处的时候,银蝶悄悄在黛玉耳边讲,岩哥儿也没有通房侍妾。
银蝶送黛玉回来后,李莞问:“林姑娘说了什么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