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凑热闹(1/2)
第90章凑热闹
且说这天王夫人被王熙凤一番话点醒后,随后就去了王子腾家里。
马车停在了王家门口。
王家宅院那个气派,丝毫不逊于国公府门第的贾家。三开门的红漆大门,两边各蹲着一只汉白玉石狮子。
高门大户只在重大时候才会开大门,平日里只开角门。东西两个角门都有仆从守门。刚刚有挑着几箩筐新鲜蔬果鱼肉的脚夫,从西角门入府。
王子腾被罢免官职以来,王家的吃喝用度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
王夫人想着自己被王子腾夫人撺掇着回家跟贾政、贾珠闹,一声嘲讽的笑便溢了出来。贾家给闹得一阵晦气,王家依旧在好吃好喝。
“姑太太来了。”看门的小厮看到王夫人,忙跟她行礼。
王家就是个看门的,用得都讲究,专挑那长得体面,又伶俐的。这挑人买人就得花银子。不像李宫裁管家后,前院看门用的老叟,后院看门用的婆子,美其名曰经验丰富,说到底还是舍不得花钱买看着体面的新人。
看门小厮将王夫人领进门儿,老远就跟王子腾夫人报,“太太,姑太太来了。”言语间透着欢喜。可见王家是天天盼着王夫人的到来,也可以看出那小厮察言观色的机灵劲儿。
王子腾不在家,跟其夫人迎上前。王子腾的夫人拉着王夫人的手一直到内屋,秉退左右后道:“可把你盼来了。珠哥儿可是答应给他大舅求情了?”
王子腾夫人头上簪着金凤,耳朵上缀着翡翠,脖子上套着红珊瑚珠,手腕上戴着金镶玉,这还是平日在家的派头,少说也值千两,她出门的打扮则是更甚。
王夫人道:“嫂子,我这个做弟妹的说个体己话。就算珠儿在皇上面前求情,大哥欠国库的银子就能不还吗?皇上这会儿忙着筹备打南越的事儿,旁的顾不上。若是这时候再把大哥往皇上面前推,皇上新旧账叠在一起,就麻烦了。”
王子腾夫人听罢,面色一凝,眉头瞬间簇了起来,目露嫌色,但那些微妙的表情转瞬就过了,她迅速换上一张热情的笑脸。“欠了国库银子没有还的,又不是我们一家,北静郡王、南安郡王不都欠着几十万两吗?就是一般朝官,宁愿欠着个几千、万把两银子,也不还。是因为缺银子还不起吗?”
王夫人在心中冷笑着,这些公卿世家们欠着国库的钱,有钱也不还,宁愿罢了官还是不还,这是抱成团和当今圣上做对啊。
但是王夫人并未将她的嘲讽表露出来,笑着问:“嫂子,怎讲?”
王子腾夫人道:“管国库借钱,是太上皇时期的老规矩,在野的京城高官,人人都借,借一两银子也是借。若是不借的,反而会被认为是假清高,是异类,会遭排挤。
眼下也是如此。还一两是还,还几十万两也是还。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还了?因为还了,就意味着跟众多不还银子的世家、官员站到对面了,脱离了太上皇时期就抱团的京官圈子。往后在朝中,既不是当今圣上的心腹,又背离了太上皇时期的功勋大臣,便再无立锥之地了。”
王夫人这下子就没法接话了。贾家就没有欠国库钱。贾政的五品工部员外郎的芝麻官还是靠家族荫庇来的,他没资格往国库借钱。贾赦靠袭爵而来的一等将军,名下无一兵一卒,也从未踏足过军营,只是有个爵位领俸禄,更不谈去借银子了。贾琏、东府的贾珍、贾蓉父子,都跟贾赦是一样的情况,挂着个名头而已,并没有实际职务,也不存在搅进京官往国库借钱来抱团。
虽然说此时贾家在这遭上免了一桩祸事,但其原因并不那么能拿得上台面。除了贾珠是真才实学,考取功名,有了一番作为;贾家的其余男丁们,不过是在混日子罢了。
王子腾夫人恼王夫人不帮她,明明见她面有尴尬之色,还继续道:“弟妹也不想想,当初你刚刚嫁入贾家,事事都被原大房娘子压一头。还不是你兄长提了京都节度使,王家有了体面,弟妹才能水涨船高跟大房一较高下。
这会儿,弟妹稳住了荣禧堂,把大房一家赶去了东边的小院落;儿子孙子都出息了,倒是把娘家人往日的帮衬忘得一干二净了。”
“大嫂这是说的哪里话。”王夫人见王子腾太太黑了脸,忙解释道,“我哪儿能忘记娘家。珠儿确实出息了,整天伴在皇上身边,才比旁人更明白皇上的意思。大嫂还是赶紧劝劝大哥把国库银子还上吧。珠儿说,此时不让皇上想起王家,就是王家最大的走运。大嫂还是赶紧劝劝大哥把国库银子还上吧。自古跟皇上作对的人,几个有好果子吃。留着命在,不怕往后没得官做。”
王夫人原是被贾政、贾珠的态度给气住了,昨儿被王熙凤点了点,便想明白了。
王家没有读书的风气,王子腾少年时就讨厌念书,娶的媳妇儿只认得几个字。所以,王家并没有贾珠那般博古通今的觉悟。王子腾太太更是个眼里只有钱的俗人,她只当是贾珠不肯帮舅舅的托辞。
话不投机半句多,王子腾太太假意留王夫人吃饭。王夫人这会子,哪里吃得进去,分明听出王子腾太太就是在撵人了,便借口有事要走。
王夫人这天心很沉,她似乎看到了王家的结局。若兄长还是这般执迷不悟,王家的祸事就不远了。到底是自己娘家,王夫人越想越苦闷,也不回府,让车夫赶着车去了薛家,想跟她的妹妹薛姨妈说说话。
薛姨妈见王夫人来了,便拉着她的手,亲热地好一番寒暄。还不等王夫人开口说她的心事,薛姨妈就喜气洋洋地说了起来。
“咱给蟠儿说了个媳妇儿,打算最近把喜事儿办了。蟠儿的性子,有个人帮忙管管,也是好的。”薛姨妈道。
王夫人心里直打鼓。薛蟠的婚事怎么来得这么急?原先不是相看几家的姑娘,举棋不定的吗?
思想想去,王夫人认为,薛家急着给薛蟠成亲,可能跟今日林李两家突然宣布婚事有关。黛玉都要嫁了。宝钗比黛玉还大三岁呢,早就及笄三年了。宝钗一直不嫁人,是为了等贾家老太太跟贾政松口,好嫁给宝玉。而贾家老太太一直是想黛玉嫁给宝玉,这样她最亲的外孙女儿就能留在她身边了。谁知,黛玉嫁到李家了。贾家老太太还是不松口。薛家面上太难看了,所以就急着给薛蟠找了个媳妇儿。热闹场面遇到亲朋好友,薛家也有话说,不是不打算嫁宝钗,而是先给哥哥娶媳妇儿,再嫁妹妹。这么说,人家就不能再问了。
王夫人问:“是哪家的姑娘?”
“蟠儿上次出门贸易的时候,顺便走了一家老亲,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户部挂名的行商。数一数二的大门户。”薛姨妈将“大门户”三字说得格外的重。
王夫人听明白了,薛蟠找的是商户之女。这世间的顺序便是,士农工商。商人虽有钱,但是没有社会地位。薛家虽然是皇商,但也是商贾。薛家想娶个像样一点儿门户的世家女,人家都看不上。更何况薛蟠那品貌实属不佳。能娶上这么个媳妇儿,也是可以的了。
王夫人连道不错。
薛姨妈道:“说起来,姐姐也听过,就是那“桂花夏家”。几十倾地,都种桂花的夏家。这长安城里城外开的桂花局子,都是她家的。”
王夫人“噢”了一声,“我知道了,我府里移的桂花树,就是她家的。”
“正是她家。”薛姨妈道,“如今夏家太爷没了,只有一个老奶奶带着个亲生的闺女在过,家里也没有兄弟。”
吃绝户。王夫人脑海中闪出这个词儿,但是直白说出来就不好了。王夫人心道,她这个妹妹不愧是个生意精,什么都算计好了。千挑万选,敢情是奔着夏家的家产去的。
薛姨妈在“利”面前,向来都是没皮没脸的,王夫人说不出口的话,她自个儿说出来了:“可惜啊,夏家这一门子,竟是绝了。”
可是,薛姨妈的语气还有些高兴,一点都不“可惜”。
王夫人这个高门太太,还是要些面皮的,体面话还是要讲的:“也不说绝不绝的这样的话。只说这姑娘好不好?蟠儿可中意?”
薛姨妈笑着道:“既是天缘,又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薛夏两家原来是通家来往,他二人小时候一起厮混过,叙起亲来,还是姑舅老表。离了几年,前儿蟠儿去了她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