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 93 章 我手里也没多少银子了。……(1/2)
第93章第93章我手里也没多少银子了。……
那拉金婵沉吟片刻,点头:“也不是不能办,但这个事儿,我一个人怕是没什么法子,你可以找找工部,让工部想个法子将现在的纺织机给改造改造。”
十三福晋瞪大眼睛,本来就眼眶红红的,现在看起来竟是有几分可爱。那拉金婵就忍不住笑,又说道:“现在的纺织机都是一个人操作,只能纺织一根线,你可以让工部的人想想法子,一个纺织机纺织多根线。”
她记得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织六根线?
十三福晋不明所以:“这要怎么操作?”
那拉金婵也不知道,她只听说过珍妮纺纱机,但并不曾见过实物。但据说,珍妮纺纱机,也是在重金悬赏之下,被人给制造出来的,那重金之下有勇夫,工部又是人才济济之地,再加上一个内务府的造作间,纺纱机应该不是问题的吧?
人家黄婆婆,一个女人,能从海南岛学了纺织技术之后再进行改革创新带回到江南去,再推广普及,热心传授给所有人。难不成工部和内务府这些人,竟是连黄婆婆都比不过吗?
到时候用这事儿激将一下,指不定这些人能做出更好用的纺织t机呢。
到时候说不定这珍妮纺纱机,就能变个名字了。
至于新的产品,会不会和珍妮纺纱机一样的下场——被担心失业的工人们给打砸了,这个那拉金婵是不担心的。十三福晋要开纺织厂,谁敢来打砸东西?
再者说了,大清人口多,纺纱机的出现,只能是带动更大的市场,并不会影响纺纱工的工作。
十三福晋皱着眉沉思片刻:“四嫂的意思我明白了,做出来更好用的机器,也就是能纺出来更多的纱,羊毛线虽然粗糙,但若是量大,卖给寻常百姓,那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她之前可能是将产品的定位给搞错了。
那拉金婵没说话,她也不是生意人,对这方面,确实是了解不多的。
十三福晋的情绪是来得快走得也快,这会儿沉浸在纺织厂的事情上,竟是不去想和十三的争吵了。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开始叽叽喳喳:“我想将这纺织厂放在京郊,四嫂觉得如何?到时候聘雇一些女人,这羊毛呢,也不光是蒙古有,还有陕西陕北这些地方……”
布料粗糙不适合做贴身的衣服的话,可以做外套。也可以做别的,比如说,床单被套,窗帘门帘,还有床帐等等。
这世上用布料的地方多了去了,也不单单只是做衣服这一点儿。再者,也可以做头巾,做帽子,做鞋子,做袜子,做幔帐等等。
等送走十三福晋,那拉金婵就觉得身心俱疲,实在是十三福晋心思跳脱,一会儿一个主意,那拉金蝉不光要仔细听,还要仔细的想,然后再给十三福晋提出建议来。
这联考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改卷子的时间,那拉金婵是不掺与这个的,她只要等最后的成绩单就行了。
因为这次参加联考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出成绩单的时间就定在了十天之后。
那拉金婵本来还在计划十天之后举行颁奖典礼的事儿呢,然后胤禛就给她带来了一个极大的惊讶——他真从康熙那里请来了圣旨,将年氏指给了张廷玉的长子。
这个圣旨一下来,外面朝堂上的吃惊,比那拉金婵的更甚。
还是那句话,满汉不通婚,年氏是汉军旗,张廷玉再如何得康熙看重,也是个汉臣。当然,年家是没什么问题的,这婚事本来一开始就是年家自己提出的,但朝堂上其余的八旗官员就很不满意了。
如此一来,年氏生下来的孩子算满人还是汉人?
若是算满人,凭什么呢?
满人的身份,在大清是有很大的便利优势的,不说别的,就每个月朝廷发下来的米粮银子,就是很多人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来户部还每年都因为这个给皇上上折子,觉得发太多,户部快要拿不出来银钱了,结果你一个汉人的孩子,还要来分一杯羹?
若是如此,那嫁出去的满人姑娘,是不是都能以此为例,将自家的孩子算做满人,然后来瓜分属于满人的米粮银子呢?米粮这些是明面上能看得见的,其实还有更多隐形的好处。比如说,同样的一个升官机会,一个满人一个汉人,那么,皇上必得要优先选择满人。
年家这边其实是想的很明白的,年氏是个姑娘家,满人发的这些东西,年氏本身就是得不到的,所以她嫁给谁,满人还是汉人,都是无所谓的。
这些满人要争论的,不光是自己的口粮会被分,还有对于血统的一种坚持。
满汉不通婚,除了这些基本的利益,还有一点儿,就是血脉传承。若是满人和汉人通婚,日后谁还能保证大清是满人的江山呢?
没有了满人统治者,那满人的传承该去哪儿?
朝堂上因着这圣旨乱糟糟的,这个说皇上不要一意孤行突发奇想,那个说给取消年氏的汉军旗身份,以汉人女子的身份嫁过去。
有人反对,那肯定也就有人将攻击放在胤禛身上,要不是胤禛请下来了这圣旨,那还能有这么一回事儿吗?
胤禛也是被喷的下朝之后就躲在府里不出门,免得又有人逮住他说什么祖宗规矩。
不过,年家却还是能上门的。
年老夫人特意带了年氏来给那拉金婵请安,说是请安,但其实也是谢恩。
她原先还以为,那拉金婵和胤禛会阻拦这门亲事的。毕竟,年氏宁愿嫁给一个汉臣的儿子都不愿意进雍郡王府,这简直就是一巴掌打在了雍郡王夫妻脸上。
但这事儿又不能不说,年家毕竟是胤禛门下奴才。
却没想到,胤禛和那拉金婵不光是没计较,还促成了这门亲事,母女两个上门的时候,那心思别提多复杂了。
那拉金婵倒是不很在意:“王爷既然请了圣旨,那必然是有他自己的看法的。现在婚事已定,年氏,你回去之后就好好备嫁吧,退婚这事儿,有一次,不可再有第二次。”
再者,还两次都是圣旨赐婚。
年氏要是这次再觉得张家有什么不妥当,想要退婚,那也别退婚了,干脆就是人没了算了。
康熙虽然标榜自己是仁君,但他可不是真的没脾气的仁慈之人。
年氏也明白这道理,这一次,无论如何婚事是不能再有什么意外了,哪怕是张若溎死了,她嫁给灵位,也得捧着灵牌进门。
她忙起身:“是,奴婢知道了,福晋放心。”
年老夫人也忙承诺:“福晋且放心,若是这婚事再出什么岔子,老身到时候一杯毒酒,也必得保全年家的名声。”
若是这婚事再出问题,那可不光是年氏一个人的事情了。
那拉金婵摆摆手:“既然你们自己知道,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春华,你带着年氏到花园里去玩一玩吧,到底是小姑娘家家的,在这儿听我们说话,难免无聊。”
又说年氏:“二格格和你年纪相当,你可以去找二格格玩儿。”
年老夫人就知道这是有话要说,就忙冲年氏摆摆手。
“王爷让我问一声,年羹尧最近可有来信?”那拉金婵直接问道,年老夫人忙笑道:“前两天来信了,也是问年氏的婚事。”
胤禛想知道的是年羹尧的态度有没有因着年氏而起变化。
当然,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年希尧。
他想问问关于一些年历的问题,至少要搞清楚,1856年,距离现如今,是多久。
“年希尧最近可有来信?”那拉金婵随意问了几句年羹尧,就将问题扯到了年希尧身上。年老夫人也赶紧点头,年希尧也是在外做官,不过年希尧并不是经常往家里写信,他性子是有些冷淡的。
年氏和二格格在花园里随意走动,远远看见一个小院子,年氏就有些好奇:“那院子里伸出来的,是玉兰花枝?”
二格格笑眯眯的点头:“是,原本那院子叫玉兰院的。”
本来是装修好,等着这位年氏嫁进来的,结果没想到到最后,竟是退婚了。
二格格一边说话,一边好奇的打量年氏。这个命格相克的说法,她其实是有些不太信的,但年氏确实是在订婚之后就开始生病,自家阿玛那人吧,她也是有几分了解的,若年氏是装病,那他必定会要年家付出代价。
结果,年家什么代价也没付出,婚事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给退掉了。
所以,年氏并非是装病?那再往后推一下,这个命格相克的说法,还是真的?
她在这儿好奇,年氏却是忍不住捂住了额头,从刚才看见那院子开始,她就觉得脑子里像是针扎一样的疼。原本她并不想表露出来的,毕竟她今儿是客人,在别人家露出难受的样子,有些失礼。
可是,脑门越来越疼,慢慢的有一些画面在她脑子里出现。
她一瞬间就辨认出来,那些画面,是她在梦境里见过的。
同样的院子,自己枯坐在床上,抱着一个小小的孩子的尸体,嬷嬷在旁边苦口婆心:“侧福晋,小阿哥已经走了,您放下他吧,让他能入土为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